北航招生丑闻暴露出高校招生潜规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 08:57 中国经济时报 | ||||||||||
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有限,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在招生工作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招生指标很容易成为教育部门的敛财工具。 莫林浩 广西考生被索要10万元换北航录取通知书的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有限,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在招生工作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招生指标很容易成为教育部门的敛财工具。高校通常在其统招分数线下预留有一定的机动指标,离分数线相差不远的考生可以交纳一定费用买得这个指标。尽管教育部严禁任何单位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向考生收取任何费用,这种作法还是成为私下流行的潜规则。由于这种“点招”能给学校带来额外的收益,因此实际操作中机动指标占计划招生指标的比例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学校往往擅自提高分数线,余下名额用来议价,以谋取私利。 根据媒体报道的情况,北航招生丑闻发生的增录招生计划环节实际上就是机动指标,而北航部分人员就是借此敛财的。北航宣传部周部长回应媒体质疑时说,今年广西统招生的投档分数线定在758分,而《焦点访谈》报道中提及的考生报考的正是统招生,考了752分不够投档线,导致他在第二次分类投档时没被选上。但是央视记者从广西招生院得到材料证明,今年北航在广西共招生69人,该生分数排在40多位,还有10多名学生比他的考分低,这就让人怀疑758分的分数线是怎么划出来的。是否校方故意抬高统招生的分数线,使得原本可以录取的考生要交钱才会被录取,否则这个指标就会给其他交钱的考生了? 招生潜规则的流行一方面是因为教育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是因为招生录取过程缺乏必要的透明性,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决定许多考生命运的事情往往掌握在极少数招生人员手里,这就为“寻租”行为带来了可乘之机。要改变这种局面,光靠教育部三令五申的禁令是无济于事的。公开透明是打破潜规则的最有效武器,如果招生工作能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招生人员情况,制订分数线的依据,最后录取考生及其具体分数等,都能通过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而告之,那么招生黑幕将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但愿对于此案的处理和反思,能够成为整顿我国高校招生体制的一个契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