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3日 20:26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吴威往日流浪的渴望在跃动对着习俗的锁链怒号野性从冬日的睡眠里再次发出醒来的欢叫——《野性的呼唤》开篇语 1897年的秋天,巴克是一只四岁的牧羊犬。一百四十磅的体重,加上由于养尊处优的生活和受到普遍尊重所带来的高贵品性,使它具有十足的王子风度——游泳、打猎、散步、陪主人看书,是庄园里的巴克的日常行为。
一天傍晚,巴克被窃贼捕获,之后在被贩卖到北方充当雪橇狗的路途中,“王子” 巴克开始了“狼变”。 先是挨打,当血从耳鼻眼中渗出染得皮毛斑驳时,它第一次产生了对棍棒的敬畏;后来,同伴“柯利”在群殴中丧命,让巴克懂得了野性世界的暴力法则;冰原上的千里跋涉,磨砺了巴克爪牙,它开始习惯吃劣质的食物用雪水解渴,肌肉变得坚硬如铁,对于疼痛逐渐麻木不仁。 在同当地爱斯基摩狗的厮杀中,牙齿咬进颈静脉时鲜血迸溅的快感,更加激发了巴克狼一般的凶残;牧羊犬的天资聪明,又使得巴克学会了伪装和讨好主人。凭借着机智、韧性和后来学到的经验,巴克终于成为了头狗。 其间经历了许多故事。最后,在杰克伦敦的著名小说《野性的呼唤》结尾处,是这样描写巴克的: 多年之后,印第安人发现,一头高大褐色的狼,个头比一般的狼大得多,总是跑在狼群的前面,巨大的喉咙高唱着——野狼之歌。 故事自有深意,一只在庄园里优雅的狗,在恶劣的环境中却可以变成凶狠的狼。这样的传奇,在现实的商业世界里被用另外的形式演绎。比如,某些跨国公司为“适应”中国的商业环境而发生文化变形。基因 巴克变狼,两个条件必不可少。一是它本身就具有狼的DNA,它是伯纳德大犬和苏格兰牧羊犬的后代。试想如果巴克是一只“京巴”,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狼变”。 读过中学历史课本的人知道,有一家在鸦片战争前后向中国大肆贩卖鸦片的臭名昭著的公司,叫做东印度公司。不太为人知的是,这家在1600年12月3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特许状创办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仅是全世界最早的股份制公司,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然而,就是这家在当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商业组织,恰恰是伴随着在殖民地的垄断贸易和贩卖鸦片成长起来的。 跨国公司逐利,一如巴克血液中对野性的渴望。尽管,经过了四百年的“驯化”,跨国公司的野性逐步淡化,性情温和了许多,外表也变得温情脉脉,行为一如高贵的庄园狗巴克。但是,它从“祖先”东印度公司那里继承来的逐利的野性,依然存在于公司的DNA中,当环境变迁时,外界的条件和约束改变后,“公司”(跨国公司)这种经济动物的“狼性”就会重新迸发,野性的DNA就能够产生惊人的“返祖”的力量。环境 巴克变狼,第二个条件是它置身于狼的环境,甚至是只有狼才能生存的环境。环境的诱因,同样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文化变形起到关键作用。 美国学者克莱德·克鲁克洪在《文化与个人》中指出,“文化是一种适应的产物,但最好应该说,文化就是人对社会与自己关系的一种调节。” 磊石跨文化传播机构的总经理黄伟东曾在国外任职多年,他回到中国处理第一笔外贸业务时,就遭遇了“贾雨村判葫芦案的门子”,他的一位中国下属悄悄对他说,:如果我们公司同意找人帮忙的话,只要私下支付八万美元,就能节省八十万美元的进口税。我们可以事先不付任何费用,完成后再一起支付。 这样的“汉奸”可能不是惟一的。一位猎头公司的负责人给笔者透露了一些情况,有一位在跨国公司任职的财务总监,甚至主动给公司提出来如何在中国偷税漏税,以牺牲国家的利益来获取主子的赏识。 当然,某些政府官员的行为也不干净。有台湾老板给笔者介绍,有人在当年来中国开拓业务时,在公务人员的明显“暗示”下,光劳力士手表就一次送了十多块。沃顿咨询的总经理陈司星又揭示了一个让人尴尬的现实,在跨国公司,往往是华人越多,公司的派系斗争就越厉害。 恶劣的天气、艰苦的工作、愚昧的主人、原始的争斗,这些都是巴克在荒原上经历并逐步适应了的。我们可以大胆猜想,跨国公司刚一头栽进中国市场时,遭遇的情况应该有类似之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巴克是被迫适应环境,而跨国公司在中国似乎是更强势一些。所以,如果说跨国公司在中国发生了“狼变”,那一定是外界环境变化之后的“野性的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