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胜:步步为营银行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3日 11:15 证券时报 | ||||||||||
    外表谦逊儒雅的他早年最热衷的运动是美式橄榄球;     最令他感慨的是在花旗任职期间找被大量裁减的员工谈话,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神情和语气中体会到10多年前的黯然神伤;但在1991年香港发生挤兑风暴时,他每晚都能安睡;
    他七年换了六个职位,但他反复强调银行业的扩张“不可太快”。     王冬胜,渣打银行大中华区总裁,香港荣誉“太平绅士”、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王冬胜的办公室看来更象是内地IT业主管的OFFICE———简单、时尚,这无形中缩短了我们与渣打高管对话的距离感。     在与王交谈的两个多小时里,他脸上始终保持微笑———这里有一个小插曲:记者在媒体会上不知谁是王冬胜,香港同行告知,“那个总在微笑的人就是”。王的着装和仪态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绅士所应具备的基本元素:礼貌、优雅、谦逊和外向型人格。     管理风格———以人为本     作为2003年香港最佳董事,王冬胜表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人为本”。     王至今难忘的是其在花旗任职期间找被大量裁减的员工谈话,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神情和语气中体会到十多年前的黯然神伤。     王冬胜说,当时花旗银行要减20%的人工,有很多员工要离开公司,作为项目主管,公司要他去执行这个裁员计划。     “既然公司要这么做,你必须做。如果你不做,会有别的人来替你做。而那个人可能刚到香港,对香港没有一点感情,他可能会更加没有人情味。那时候 ,我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王说。为了尽量把坏的影响减低,他和大部分员工都进行了面谈,尽量体谅他们的感受。王说:“这个经历给我的一个教训是,高级行政人员在作决定的时候,要考虑到其对员工的影响。”     而另一个让王记忆犹新的片段则是去年的“非典”疫情。王冬胜告诉记者,“非典”疫情爆发消息传出,渣打立即开会商讨对策。有人建议把银行的疑似病人和与其接触过的人通通送到医院去。王冬胜当即反对说:“我们哪有资格让把别人送到医院去?”于是,渣打请来了医务人员为员工进行检查,并提供预防药物。     王说,当时公司有很多员工是准妈妈,而一些预防药可能会对孩子不好。不能吃药,又害怕传染,他当时便决定让所有的准妈妈回家休息10天。为了让所有员工放心,当时王冬胜还要求公司每天公布生病员工人数及其送院检查结果。王处处把“人”放在第一位的思维和管理方式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见证香港金融风雨路     王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表示,对于香港,他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情感;而对于屹立在香港银行业风口浪尖的王冬胜来说,他无疑也是近20年来香港金融业的最佳见证。     “香港金融业在过去20年都在面临不断的挑战”,王对此颇多感慨。他如数家珍地描述道:1982年香港楼宇按揭率达到17%;1983年正逢中英谈判和港汇贬值,香港出现了“移民潮”,王回忆道,当年的港币兑美元由6:1跌到10:1,后来终于稳定至7.8:1;而1987年美国又出现了大股灾。     1991年给王冬胜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当年楼宇按揭贷款利率高达22%,而香港银行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挤兑风波。“几乎所有的香港银行都出现了挤兑,压力很大,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安抚储户的情绪,每天都是6点出门10点才回家”,王说,“当时压力很大,但每晚我都能睡着。”     他说,当时其他银行每次只给储户1-2万港元的现金,其余金额以支票支付。但花旗银行是世界性的银行,如果在香港这么做,其他地区的客户会对花旗银行失去信心,所以花旗银行香港当时决定,客户取多少,就给多少现金。     对当时的情形,王冬胜记忆犹新。他说:“挤兑是周三开始的,周四情况最严重。于是周四晚上,我们在钱库里照了一张很大的照片———当然,钱库里装满了钱,星期五我们就用这张照片做了个广告。星期五还是有很多的人排队取款。于是我们将所有排队的人安排到我们银行旁一层控制的楼层里。当时是夏天,非常热,在这为客人提供冷气、饮料和小吃,这样街上就看不到挤兑的人群了,人们的情绪稳定了很多,星期五我们安然度过而且没有收到任何投诉”。     “1992至1997年香港金融业出现了一个发展较好的时期,但现在很多问题也是在那段时间制造出来的”,王说。在这段时间,除了楼市泡沫外,香港每年的工资平均提高8%-10%,七年之内成本上升了70%。事实上,过去20年来,他一直面对着不断的困难和挑战,而1997年的金融风暴则被他视为是最艰难的时期。而随后几年,香港金融业又面临着世界经济减速和负资产等重重困难。     做金融业一定“要捱得”     王冬胜与香港一起,行过了一道风雨兼程路。温文尔雅的王冬胜事实上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他没有金融专业背景(本科、研究生专业都是计算机),但他从花旗一名普通的会计员做到了渣打的高位;他在花旗的时候曾经7年换过6个职位。而其早年最热衷的运动是橄榄球。     王冬胜表示,对于志于从事金融业的年轻人来说,最需要具备的品质就是“要捱得”(能吃苦)并保持谦虚。     王回忆了自己刚入行时的曲折经历:“我在美国大学做过一年的讲师,回到香港在埃克森化学公司工作,当时在香港有工作做就很不错了。后来听说花旗银行招人,去应聘,结果进了花旗。第一份工作是在会计部。前7年换了6个位置。花旗银行有一个好处就是,无论你的专业背景是什么,只要你能做就给你机会”,王说。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建立汽车信贷资料库,把所有按揭过汽车输入资料库。当时,很多人买车上牌后,用车牌到一家银行重复申请按揭贷款。现在香港的信贷资料库就是从这个汽车资料库逐渐演变过来的。第三份工作是借贷,而第四份工作是做零售业的按揭贷款;第五份工作是风险管理;第六份工作则是做分行的经理。     不难发现,在王的职场轨迹里,我们看不到任何跳跃式的升迁。而稳打稳扎、步步为营也成了日后由王统帅的渣打银行的发展风格。“银行业务的扩张‘不可太快’,企业的借贷每年上升30%,这是有问题的”,王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