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看新闻看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3日 09:09 中国经济时报 | |||||||||
重庆这起救护车事件,同哈尔滨和西安救护车事件一样,当事各方都各执一词,有根有据。而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为什么没有政府出面,把这个标准统一起来,让救护车畅通无阻呢? 沸腾
山城重庆8月9日夜间,渝涪高速公路北部新区收费站发生一起救护车被阻的严重事件。为了35元钱过路费,收费站工作人员和救护车司机为该收和不该收争执斗气,互不相让,使一位病危的病人痛苦地在车上挣扎,延误医院抢救时间66分钟。(8月11日《重庆晚报》) 近两年来,收费站延误救护车事件不时在各地发生,就在几个月前,哈尔滨和西安市分别发生了救护车在收费站受阻导致病人死亡的事件。为什么外地的“旧新闻”还会演化成重庆的“新新闻”?难道各级政府及其官员不看新闻吗? 如果政府要看新闻,为什么各地老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外地发生过的问题和犯过的错误,怎么会在本地原貌再现呢? 如果政府不看新闻,为什么上级媒体对本地问题的曝光又能够让政府立即警觉并纠正?甚至外地媒体对本地的批评也能够吸引政府足够的注意力呢? 这样看来,政府只对批评本地的新闻很重视,而对批评外地的新闻不重视,不重视外地典型问题对本地的启示。这一方面反映了官员的哲学敏感性不强,不能从一般性的现象归纳出指导性的结论,并用以推动本地的工作;另一方面,说明社会责任感不强,外地事件暂不关己,本地出事能够“对付”过去。 重庆这起救护车事件,同哈尔滨和西安救护车事件一样,当事各方都各执一词,有根有据。而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为什么没有政府出面,把这个标准统一起来,让救护车畅通无阻呢?在没有相关法规之前,可以制定政府规章;在没有政府规章之前,可以出台临时政策。所以,虽然这类事件的当事人都有漠视生命的品质缺陷,但是症结却是政府的缺位而导致的管理无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