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崂山茶要成大气候(地方·传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3日 03:45 人民网-市场报

  本报记者 郑国清

  种种迹象表明,青岛崂山茶要成大气候。

  在岛城,提起崂山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尽管近年来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总产量逐年提高,但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今年,崂山区政府更是围绕“崂山茶”大做文章,
中行新上网抵债资产 理想系列写字楼热租中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积极推进崂山茶的产业化,并大力发展“有机茶”。

  “崂山茶”不能随便叫

  “以前大家都知道崂山绿茶好,于是有些不法商贩就打着崂山绿茶的名义扰乱市场。”崂山质监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在崂山茶行情最好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加工厂遍地开花,仅崂山区就超过60家。打着“崂山茶”的大旗,纷纷注册品牌,一个加工点一个品牌,甚至几个品牌。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损害了崂山茶的声誉。据业内人士介绍,同样的鲜叶,不同的加工,生产出的茶叶在品味、外观上差别悬殊,价格相差数倍。更有甚者,一些加工厂家竟购进外地廉价茶叶,经包装后当作崂山茶卖。

  不久前,“崂山茶”被正式确认为崂山十大特色产品之一,并且有了行业标准。“崂山茶”不能随便叫了,不法商贩再像以前那样做就是违法行为。

  据悉,崂山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共同起草制定了“崂山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崂山茶采制加工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并经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正式成为青岛市地方标准。今后凡是生产崂山茶的企业和个人都必须符合“行业规范”,否则不准在产品上打上“崂山十大特色产品”的字样。此外,崂山区政府还将申请国家原产保护,制定国家强制性标准,划定特色产品生产区域,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对“崂山茶”进行保护。

  跑单帮不如集体闯市场

  如何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从去年开始,崂山工商分局在调查研究后,形成了《关于规范崂山茶叶市场的实施方案》,对崂山茶的种植、加工、销售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建起了鲜茶批发、成品茶加工批发的茶叶集散物流中心。

  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重新注册崂山茶“证明商标”,崂山茶“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后,将统一授权辖区茶叶经营者使用,可从根本上杜绝崂山茶品牌混乱的现状。有业内人士说,现在看来,用一个牌子统领起崂山茶还不现实,但从维护崂山茶的“地域性”来整合崂山茶产业却大有可为。

  针对崂山茶大多是散户种植的实际,大力推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种植农户积极向公司靠拢,与公司签订包销合同;公司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主动向农户送信息、送技术、送人才,提高鲜茶的技术含量,达到无公害、无病虫害、无污染。

  有机茶是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茶叶市场均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价格持续下跌,已经对茶产业的正常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而有机茶安全、卫生,色、香、味俱佳,保健功能增强,有机茶消费在国际上渐成时尚。

  但是四十多年来,“有机茶”在山东一直都是空白。而就在前不久,北方茶叶研究所攻破了这一难题,万里江茶场在北宅的卧龙涧建立了有机茶的生产和加工企业,并通过了有机茶的认证。而崂山云峰、晓阳春等不少崂山茶企业也在为有机茶的认证做努力。

  对此,崂山区农林局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宋春艳表示,为保证茶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发展有机茶是主要措施之一,它是21世纪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有机茶销量为每年6000吨左右,其中红茶为4000吨,绿茶为2000吨。在有机茶主要销售市场的欧洲、美国、日本等地,有机茶销售只占茶叶总销量的1%,但有机茶销量每年却以30%的高速度递增。据悉,目前有机茶在国际市场上销势甚好,价格普遍走高,预计到2005年后,其销售量将占到全球茶叶销售总量的30%以上。

  《市场报》 (2004年08月13日 第三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