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报告: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全调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06:0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策划人:蔡云伟 调研组成员:袁克成 王璐 鸣谢 孟宪民、殷占武、姜瑞、郭凤霞、郑义、江燕、陈建峰、童颖、何军以及中国证券网、西南证券对本次调查的支持 策划人语:
大股东占款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敏感的话题。 我们所拟定的调查对象,涉及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地方国资和证券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不少人都选择了回避这一话题,唯一能够直面这个问题的,却是我们这个市场的投资者群体。 但是,在大股东占款问题面前,投资者是茫然的,因为从来没有哪家公司会在招股书中揭示大股东占款的风险,尽管这个风险杀伤力已经远远大于包括经营性风险在内的其他任何风险;在大股东占款问题面前,投资者也是无助的,因为他们所能采取的最有力的措施,只不过是以脚投票。 我们进行这次调查的初衷,是想通过挖掘大股东占款现象的根源,来寻找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途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深圳证监局清欠风暴、法院开庭审理小股东告莲花味精(资讯 行情 论坛)大股东占款案和电广传媒(资讯 行情 论坛)以股抵债试点。但我们最终发现,要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仅靠证券监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仍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 也许,我们的这份调查报告,还没有找到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最佳答案,但我们希望这份调查报告,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直面大股东占款问题,希望在立法机构、司法机构、政府部门以及投资者、媒体、上市公司、市场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不再茫然和无助。 大股东占款,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独有现象。 占款猛于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与市场波动、经营不善、违规担保等风险相比,大股东占款已成为上市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 在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中,70%存在大股东侵占资金行为;在已退市的15家中,其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股东占款。 占款往往与信息披露滞后密切相关,这更令投资者防不胜防。大股东占款已经严重影响了投资者信心。我们针对投资者所做的调查显示,一旦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77.05%的投资者会选择抛售股票,18.53%的投资者会考虑通过司法途径维权,更有91.29%的投资者,将大股东占款视为是否投资股票的最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在历时三个月的调查中,我们一直努力想去查清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的准确数字,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统计结果,看到的是占款手段和方式的错综复杂,看到的是大股东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心安理得。 --深交所统计,截至2003年底,深市506家上市公司中,317家公司存在大股东占款问题,总发生额1580亿元,其中非经营性占款超过430亿元。 --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根据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通过非经营性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余额为577亿元。 --2002年底,中国证监会曾普查1175家上市公司,发现676家公司存在大股东占款现象,占款总额为967亿元。 --各券商、研究机构的相关统计数据更是五花八门。 随着调查深入,我们发现,上述数据的差异,正是由于占款情况异常复杂,进而导致统计口径难以统一。 分析本次我们所调查的上市公司,从占款方式看,可分为经营性占款与非经营性占款;而从占款时间划分,又可分为长期占款、短期占款;从占款方法看,既有大股东虚假出资、关联交易、强行划转,还有上市公司为大股东担保等等;从占款的账面表现看,既体现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也包含在或有事项及重大诉讼中,更有一些则在上市公司公告中难以体现。 虽然占款的复杂性,使我们难以得到准确数据。但据本次调查粗略统计,目前大股东占款实际规模应在千亿元左右。而十多年来,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总融资额也不过10000亿元,这就意味着,有近十分之一的资金因此流失,大股东占款成了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出血口。 面对严重失血的股市,市场各方并未束手,就在我们调查期间,与清欠相关的重大新闻便接连不断。 5月下旬,因大股东占款10亿元,莲花味精及其大股东被小股东李凯推上被告席。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第一例被法院受理且审理的小股东诉大股东占款的侵权纠纷,它标志着司法手段开始介入大股东占款问题。 6月底,深圳证监局责令辖区内19家大股东代表面对媒体,陈述占款解决方案。这是监管部门第一次主动要求媒体配合监督,介入清欠事宜。 7月28日,电广传媒大股东拟以股抵债。这一创新举措,被业内认为是解决占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三个月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的事实是:在一系列清欠措施出台后,新发生的占款行为已有所遏制,但占款存量却依然巨大;大股东还款承诺虽不绝于耳,但占款如山倒,还款如抽丝。 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大股东占款现象,与我们的企业三角债、银行坏账甚至拖欠民工工资等现象之间,是否有着一脉相承的根源?如果股权分置问题解决了,大股东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通过抛售股票来获取现金,那么,他们还会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吗?如果中国证券市场建立起完善的民事赔偿机制,大股东还敢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吗? 在采访了诸多上市公司及有关专家后,记者深切感受到:大股东占款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问题,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产物,其成因复杂,牵扯面众多,很多问题已远远超出证券市场本身的范畴,而其根治之道,必须从公司治理、监管、国资管理、立法、司法、社会保障等多层面多角度协调推进共同治理。 第一部分:大股东占款--上市公司的致命风险 一直以来,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是证券市场的一个痼疾。由于上市公司从市场拿到了钱,成了那个嘴上叼着肥肉的乌鸦,于是,大股东自然就演变成垂涎那块肥肉的狐狸。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一批被采访对象还不约而同地将上市公司戏称为唐僧肉,引得中国股市层出不穷的恶东们都想咬一口。 第二部分:巧取豪夺的根源--中国股市存在制度性缺陷 不可否认,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现象大量存在,与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相伴而生。 这次,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84.9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股市的恶东现象层出不穷,股权分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是主要原因。 此外,超过九成的投资者同意监管滞后、法制环境不健全客观上为上市公司大股东一股独大、操纵上市公司提供了现实土壤这一观点。 第三部分:迂回曲折的清欠--大多数方案只是纸上谈兵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但在中国资本市场,习惯思维发生了变化--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不还反而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作为债权人的诸多上市公司,也对大股东欠款逆来顺受,在讨债方面并不积极。 这就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清欠工程陷入了迷途--尽管监管部门出台各种措施大力清欠,但现实情况是,大股东还款进度好比蜗牛赛跑,数额下降幅度极为有限;个别公司名义上清欠,实际上占用金额却越清越多;此外,新的大股东欠款公司仍然不断浮出水面,屡禁不止。 第四部分:占款问题的根治--不能局限于证券市场本身 对已经发生大股东占款问题的上市公司,清欠之道有哪些呢? 大股东用现金偿还占款,本是最为合情合理。但调查中记者发现,现金还款颇具操作难度。 以资抵债是眼下使用最多的解决占款办法,但也最为投资者所诟病。本次调查中,有75.11%的投资者对于以资抵债不能接受。 刚刚推出的以股抵债较之以资抵债则更为公允透明。但以股抵债的关键点在于定价。 通过司法途径强制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也是很多中小投资者真正希望的清欠方式。有投资者在调查中提出,一方面,针对大股东还款如抽丝的行径,应对大股东享有上市公司分红送股采取必要限制;另一方面,大股东如无钱偿债,可通过拍卖资产、股权的方法,以拍卖所得现金来抵债。 此外,还有专家在调查中提出,可以尝试通过上市公司分立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所分立的公司,包括全部由债权组成的公司和此外资产的两家公司,其中拥有大股东债权的公司,由大股东全资拥有。 专家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