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马六甲海峡困局”的突围之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 13:02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缅石油管道:中国“马六甲海峡困局”的突围之路?

  中国石油“三龙出海”

  【编者按】

中行新上网抵债资产 理想系列写字楼热租中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马六甲海峡是一根在美军、海盗虎视下和新加坡脚下的救命稻草。

  这是5-10年内中国石油进口乃至中国经济的宿命。

  于是,我们就必须分散命悬一线的风险。“三龙出海”运油之计就不可不急。但远离是非之地的路途遥远:泛亚铁路协调之难,克拉地峡的水很深,中缅管线的账中账,都岂止一算一计。

  况且,分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风险。

  “三龙出海”之地并非净土,是亚洲地缘政治的“热点”地区之一。这里,于内,国与国之间还缺乏信任,一直有边界之争;于外,有美军环伺,印度在侧,还屡受恐怖活动之扰。东南亚国家之间从未有过成功的重大跨国建设合作项目———湄公河联合开发亦仍在怀胎中。

  因此,需要全面评估这三大项目———除经济账的择优外,还要算政治账和外交账,尤其是要防范出于政治和安全需要的经济分散而产生的更大的风险。

  本报记者 程必忠 重庆报道

  放假了,瞿健文还是经常往办公室跑,他要在那里等待消息。

  瞿健文是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长期关注东南亚政治,此前与云大能源专家吴磊教授,缅甸问题专家、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李晨阳合作提出了《关于修建从缅甸实兑到昆明输油管道的建议》。

  该《建议》提出:将来自中东的石油从缅甸实兑港上岸,经云南瑞丽到达昆明。

  中缅石油管道建成后,比绕道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广州上岸铁路转运,可以缩短里程1820海里,而且还避开了“危险、脆弱”的马六甲海峡。

  知情人士透露说:“此建议已经通过‘内部途径’送交了云南省政府和北京。”

  中缅石油管道的提出开始引起国内社会各阶层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以至于缅甸总理钦纽从7月11日的访华之行,让外界充满了无尽的猜测,中缅输油管道的修建与否也成为国际焦点之一。

  消息人士称,此次会谈中,中缅双方已经涉及到了石油管道的层面。

  7月30日,2004年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投资峰会上,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提出了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十大对策,其中一点便是:通过缅甸修建新的石油通道,以破解我国受困于马六甲海峡的能源困局。

  李连仲的观点被观察人士称为“中国对中缅石油管道何去何从已经给出了一个信号”。

  8月4日下午,瞿健文终于等来了消息。“北京来的,是好消息。”电话那头的瞿健文很兴奋。

  虽然瞿没透露具体内容,但据有关人士说,中缅管道已经引起了国家高层有关领导重视。

  诸多信息表明,中缅石油管道正渐行渐近。

  为什么是中缅石油管道

  11年前,当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开始,马六甲海峡也成为中国石油进口运输线的咽喉所在。

  据消息人士称,国家有关方面已经在寻找能够避开马六甲海峡的替代性运输方式和运输通道。

  截至目前,有关方面和学者提出的方案主要有开凿克拉地峡运河、兴建泰国南部沿海“海陆联运陆桥”、泛亚洲石油大陆桥、参与西南周边国家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以及修建从吉大港到昆明的输油管道。

  “几种方案各有利弊!”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一官员说,“相比之下,我们更看好中缅石油管道,从目前情况看,这一方案将有可能得到更高层领导及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

  开凿克拉地峡运河的方案由来已久,这条约长102公里的运河一旦开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大型轮船可节省2至5天时间,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近30万美元。

  缅甸问题专家李晨阳分析认为,该方案对航运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的国家无疑是大好事。但该运河的开通需要10-15年,耗资至少200亿美元,而且克拉运河的开通必然对一向受益于马六甲海峡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利益造成冲击,在东盟内部形成新的矛盾和冲突,也会影响中国与马六甲海峡两岸国家的关系。

  其中最关键的是泰国政府没有足够的经费来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开工建设,而且泰南穆斯林聚居的五个府长期以来闹独立,最近愈演愈烈,运河预案刚好将这五府与国土主体隔开。

  或许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泰国最近提出了“海陆联运陆桥”方案,即在设想中的克拉地峡运河线路上修建全长250公里的输油管道。“但该方案要求石油重复装卸,还要在克拉地峡的两端修建大型码头,占用的大型油轮要增加一倍,事实上对我国来说并不合算。李晨阳说。

  对参与缅甸、越南和泰国等周边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中国并不看好,因这几个国家油气资源总量小,泰国和缅甸还是石油净进口国,与越南合作开发还涉及敏感的南海争端问题。

  泛亚洲石油大陆桥方案主要是利用目前准备修建的泛亚铁路进行石油运输,但要使石油运输避开马六甲海峡,则必须在安达曼海寻找一个有铁路的港口卸载。而且铁路的运量较小,效益相对较低,周期也长。

  综合比较之下,修建中缅石油管道的优势凸现。瞿健文认为,不仅如此,该输油管道比从吉大港到昆明也更具优势。

  瞿健文称,修建一条新的石油管道,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条管道的安全。

  而缅甸自1948年独立以来,除了“文革”中的短短几年之外,一直和中国保持着睦邻友好关系,中缅关系曾被誉为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发展关系的典范。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角度分析,未来的缅甸会继续把巩固和发展与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作为其对外关系的大局。李晨阳说:“从实兑到昆明的输油管道的安全是有基本保障的。”

  两大难题

  而中缅石油管道的提出,为中国石油运输找到了一条安全的出海通道,但是也面临着内外两大难题的考验。

  据了解,中国的石油进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油品是从新加坡购买,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也是新加坡石油贸易的一个主要客户。

  中缅石油管道的修建势必将影响到新加坡的贸易,同样受影响的还有泰国的克拉地峡运河与“海陆联运陆桥”计划。与此同时,中国与越南、印度之间也将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有学者分析认为,也不排除这些国家会在这一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设置一些障碍,这就需要中国展开积极能源外交,平衡临近各国的利益。

  “假如这些问题都能解决,那么油到昆明后又如何送到中国其它地区?”这是国内一些学者对中缅石油管道的第二大疑问。

  这种担心有其存在的理由,中国的经济重心和石油消费的主要地区在东部,而不是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南地区。

  云南地区缺少石油工业基础,石油输送的基础设施有限,如果要建设中缅石油管道,那么相应地就需要在云南建设大规模的石油冶炼基地,同时筹划建设从云南向其他省市的输油线路和管道。

  “这些投入显然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投资20亿美元修建的管道只是为了满足西南地区的需求,显然成本过高。”“如果单从经济成本上考虑,表面上看确实这样,但是,中缅石油管道的重要功用是解决了中国石油进口的安全通路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其产生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了管道的本身价值”,瞿健文说,修建从实兑到昆明的输油管道,还有利于东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

  “下一步的事情就是争取把中缅石油管道建设列入国家‘十一五’计划,并争取国家对云南的基础设施投入,”云南省政府一官员说,“这是前提。”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