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遭遇风险高坡车贷被迫刹车(曝光·关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 03:40 人民网-市场报

  卢东华

  个人汽车贷款是面对广大自然人的消费信贷,由于有着良好的经营效益和市场预期,因而受到银行和买车人的欢迎,车贷人成为银行的黄金客户。然而,车贷业务好景不长,就从巅峰陨落下来,被不少银行踩了“急刹车”,甚至完全中断了车贷业务。

中行新上网抵债资产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从4月开始,连续3个月汽车产销均处下跌态势,而因过多坏账导致的紧缩的汽车消费信贷无疑是销量下跌的主要因素。今年仅有10%的新购汽车能从银行得到贷款,而去年这一比例为30%-35%。

  随着汽车消费贷款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大量显现,不良率逐渐上升,有的已经达到10%以上,高的甚至达到了30-40%。车贷已成为危害银行资产安全的新风险源。

  一位在工商银行基层网点的客户经理认为:汽车经销商将经营风险正转嫁给银行。以该行为例,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均采用间客式贷款流程,即客户首先与汽车经销商签订购车合同并交首付款,由汽车经销商担保,银行受理贷款申请,经过调查借款人资信情况,审批、签订合同等一系列程序放款至汽车商账户。这种贷款方式促使汽车经销商借助银行汽车信贷,提高汽车销售的数量,增加盈利,但就汽车信贷风险来说,对汽车经销商的影响仅是存放在银行的那部分偿付保证金,而保证金的数额与汽车消费贷款余额相差甚远,所以绝大部分的购车坏账随着购车人的汽车贷款转嫁到银行的身上,银行代替汽车经销商承担了不良贷款的风险。原来同银行一起承担风险的保险公司由于落实保监会通知精神而撤出了保证保险领域,致使全部的车贷风险落到了银行的身上,加大了汽车贷款风险。

  一家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中心的主管认为:目前车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足额归还消费贷款本息的风险,它跟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息息相关。任何一个借款人都有信用风险,但是,不同的借款人,其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不相同,那么其信用风险度也不相同。有的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可能因为收入来源、各种收益性资产的受损而导致无力偿还到期贷款,这里面存在不可抗拒的因素,也存在还款意愿较差的问题。当前由于我国没有建立统一的个人征信体系,个人的信用状况完全依靠自然人的实际履行,没有任何参考依据和控制手段,个人信用观念淡薄,即使借款人出现贷款违约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借款人通过跨行申请,原来的违约银行也无法阻碍借款人、保证人的信用活动,这种状况使银行失去了对借款人、保证人的信用考察和控制,这是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中的最主要的风险。同时,由于汽车的活动范围较大,借款人活动不定,从而造成目前最难控制的贷款风险。二是担保风险。所谓担保风险是指由于担保的方式、担保的能力等方面给贷款的安全造成的风险。目前汽车消费贷款是以借款人所购车辆作抵押,再由借款人提供另一个自然人作保证,汽车经销公司提供全过程的保证担保,似乎这样的贷款安全系数已经很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旦借款人违约,保证人的担保责任追究是非常困难的,按照法律“物保优于人保”的规定,必须要对借款人的抵押物处置完毕以后,剩余的债务由保证人承担,现实的问题是处置抵押物会遇到种种困难,比如车辆出现事故尚处在理赔过程中;再比如借款人和抵押的车辆一同消失等,都会形成担保实效不能落实。目前,虽然有些汽车经销公司提供每期的履约垫款,但是,汽车经销公司大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上级行要求评级要达到AA信用等级,许多经销公司难以达到这个标准,同时,即使达到了,他们又有多大的担保能力,能够承担多大的风险责任,都是个现实问题,如果再出现类似于保险公司退出履约保证保险市场一样的结果,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就全部落在了银行头上,这也是银行望而止步的重要原因。

  中国银行一家营销部门的经理在经过几年的车贷实务操作后,也深刻感受到汽车消费贷款所面临的风险。他说:由于各种汽车的推陈出新和更新换代加快,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汽车价格呈下降趋势。目前银行规定自用车贷款最高额一般不超过购车款的80%,营运用车贷款最高额一般不超过购车款的70%。进口车价大幅下降必将冲击国产车市场,国产车价格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面对汽车如此高的折价率,存在着抵押不足的风险。另外,银行还面临车贷“假按揭”风险。银行与汽车经销商之间没有强而有力的约束机制,没有规定购车首付款收据样式以及首付款存入银行结算户,银行无从确认首付款的真实性,这无疑增加了借款人与汽车经销商联合进行“假按揭”的风险变数。由于贷前、贷后管理疏漏,也让借款人有机可乘,带来车贷风险。

  农行“自揭”目前其车贷存在的六大问题:一是从内部管理上没有建立起与个人消费贷款要求相适应的信贷管理体制,一些分行不同程度存在着“私贷公用”的现象;二是在对客户的选择上,层次相对较低,造成营运性车辆贷款占到全行汽车贷款的40%以上,加大了营运车辆的还款风险;三是在对经销商选择上把关不严,在经销商评级、授信、准入退出等管理上,缺乏系统完善的制度办法;四是过度依赖保险公司发展汽车消费贷款,部分行在业务开办前期失去了把握客户准入条件的主动权;五是汽车消费贷款管理环节多、内控不到位;六是电子化系统存在较多问题。而业界认为,随着农行的“陨落”,车贷“寒流”还会持续。

  《市场报》 (2004年08月10日 第六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