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怪圈--透视基金规模首发之后日渐萎缩现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 12:22 证券时报 | ||||||||||
    近期,有关准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变化的消息在市场上引起了较大关注。据悉,南方现金增利基金在8月3日的份额达到了80.69亿份,这一数字已经超过其首发时的80.49亿份。无独有偶,华安现金富利规模也超过了90亿份,大大高于其首发规模。而在此之前令基金业颇为苦恼的一个“怪圈”是,基金规模在首发之后日渐萎缩,罕有走出“反转之势”的。即使偶有净申购,那有只不过是小小的“反弹”而已。
    基金业为何会存在如此怪圈呢?据分析,一个重要原因是,基金首发过程之中存在着太多的水分,从而导致首发出现了明显地虚假繁荣。极为明显的例子是,一些基金在发行过程中要求代销机构承诺最低销售数量,这就使得基金销售中存在不少摊派行为。另外,不少个人投资者习惯于将基金当作股票一样低买高卖地进行短线进出。这既有个人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还有待深入方面的原因,也有基金业绩缺乏持续稳定性的因素。一个客观现实是,让投资者在合适价位卖出基金竟然成为了一些代销券商争取投资者信任的重要专业“武器”。     部分准货币市场基金能够率先走出规模怪圈首先与基金公司开始重视持续营销有较大关系。近期的市场表明,在首发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多家基金公司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持续营销手段,创新手段也不一而足。这表明,持续营销还是有潜力可挖的。因此,基金业应该改变“重首发,轻持续营销”的想法,将持续营销扎扎实实地做起来。当然,准货币市场基金获青睐也与其业绩持续走好有较大关系。在市场整体利率走高的背景下,一些准货币市场基金表现得极为抢眼,“一枝独秀”也成为了不少媒体对其的评价。     准货币市场基金走出怪圈也使其市场定位有待重新探讨。虽然去年底今年初曾掀起了一阵准货币市场基金热潮,但是,目前的市场总量也只有7只。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再也没有哪一家基金公司会有发行准货币市场基金的想法。这与准货币市场基金极低的管理费率有直接关系。然而,在台湾地区,基金市场中总量的80%是货币市场基金,其他基金只占两成。至于其他市场的基金业,货币市场基金也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内基金业的市场格局还待重新布局。对于国内基金公司来说,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是靠高费率取胜还是靠规模立足于不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