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中外城市群差距(郁鸿胜讲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 03:3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我国城市群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群相比,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国家财富积累的贡献度低于国际发达国家城市群 首位城市的作用与贡献度偏低
仍处在经济粗放式增长阶段 劳动生产率偏低 人口密度过大 城市群将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空间,以及对世界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体。我国城市群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城市群相比较,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中国城市群对国家财富积累的贡献度低于国际发达国家城市群。 有报告显示,美国三大城市群(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大洛杉矶区)的GDP占全美国的份额为67%,日本三大城市群(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的GDP占全日本的份额为70%。而中国三大城市群(珠三角区、长三角区、京津环渤海区)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只有38%。我们应该看到,未来城市发展将向城市群和城市经济带延伸,中国必须坚持发展组团式城市群,使之成为国家新一轮财富聚集的战略平台。 二是中国城市群中首位城市的作用与贡献度偏低。 据统计,中国三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广州、上海、北京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分别是1.8%、4.6%、2.5%。而纽约、东京、伦敦、汉城的GDP分别占全国的24%、26%、22%和26%。中国城市群首位城市规模偏小,集聚财富能力偏低。 三是中国城市群仍处在经济粗放式增长阶段。 有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的城市群经济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工业七国水平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四是中国城市群的劳动生产率偏低。 依据世界劳工组织报告,2002年美国劳动生产率为60728美元,欧洲国家平均43034美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2002年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为10600美元,长江三角洲为9500美元,京津环渤海地区为6800美元。三大城市群劳动生产率平均为8900美元。中国城市群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 五是中国城市群人口密度过大。 北京和广州城区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4万人/平方公里和1.3万人/平方公里,纽约、伦敦、巴黎和香港的人口密度最多也只有8500人/平方公里。城市的人口密度过大必然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当然,我们也要重视发达国家城市群制度模式,概括起来有两种典型模式。 一是以城市主导型的城市群发展“欧美模式”。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群大体上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漫长演进过程,城市化与城市群形成和市场化、工业化的互动过程,形成了工业发展、社会分工和市场细化的自然结果。欧洲城市群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也走过弯路。伦敦和纽约城市群都曾经污染严重,但是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由于各国历史、地理、人口、文化等条件的差异性,国外城市群的规模也不尽相同,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英国、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展以大城市为主体构成的城市群,另一类是以德国、荷兰、奥地利等西欧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以中小型城市为主体构成的城市群。世界城市体系发展趋势是以首位型城市为主体的城市群,在发达国家,城市群的形成始于首位城市郊区化,城市群中的大城市、特大城市成为工商服务业的主要聚集地,投资效益高,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信息灵通,人才济济,各大企业的总部和各大政府机关都设在这些城市。这种聚集效应使得大城市具有非同寻常的吸引力。首位型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占据首要地位。 二是以政府主导型的城市群发展“墨—印模式”。多数发展中国家走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较强的赶超色彩,其发展模式也是在政府主导下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墨西哥和印度就是政府主导型城市群的代表,主要特点是:城市化推进的速度相当快,人口高度向大城市聚集,城市群迅速发展。但是城市群发展缺乏经济基础,社会问题相当严重。墨西哥城市群的人口占墨西哥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50%,印度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工业城市及城市群中。政府主导的城市群发展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从长远来看,它不能解决城市及城市群中增长的动力机制问题,不能有效地完成社会分工和市场细分,并导致城市群之间的不平衡增长,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8月09日 第十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