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宅门(连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 02:39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陆士虎 十二 我始终认为刘湖涵的精彩是个创造,金钱一旦与爱心融合,希望工程便在后代人手中铸成———“刘湖涵教育基金会”、“刘湖涵教育奖励金”的设立,使本来已被岁月尘封的
刘安溥(1891—1974),号湖涵,国子监生,候补道员,钦加三品衔,赏戴花翎,立堂景德。或许是出生较晚之缘故,刘湖涵似乎已有了现代人的婚姻观念,一生只娶朱氏一妻(海盐同治进士朱丙寿之女),且只生一子。他自幼体质较差,又不善理财,但心地善良,凡有人向他求助,总是欣然允诺。据说刘镛临终前,嘱咐刘家总账房刘安仁今后就做四房的管家后,深情地朝儿孙们望了许久,挣扎着仰起身来,说:“湖涵,湖涵!你过来……” 刘湖涵慢慢地走到刘镛床前,双膝跪地,伸出一双小手拉住了父亲的双手。 刘镛感觉到那双小手要指望他什么。他朝小儿子望了一眼,说:“湖涵呀……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懂吗?” 刘湖涵点点头。 刘镛凄楚地笑了,目光转向湖涵的母亲,一字一句地说:“安仁,是我家的功臣……用人者,诚信为天!你要记住尊重至上,尊重至上啊!”一颗颗豆大的泪珠从刘镛的眼睛里夺眶而出,滴在刘湖涵那张开的嘴唇上。 刘湖涵抖动了两下嘴唇,将它吸吮干净。 “湖涵,听姆妈的话,乖!” “嗯。”刘镛深深点了一下头。良久,他对儿孙们一再叮嘱……突然语塞,昏迷不醒,永远闭上了那双曾经洞察风云的眼睛…… 据刘家后人说,刘湖涵在原上海同孚路(现石门一路)的那座很大的花园洋房,是为独养儿子出世建造的。因为他40岁上喜得贵子,喜悦之情是无法言传的。这居宅有三层门,就像个巨大的保险箱,小孩是绝对出不了门的。刘承桓的童年,就是在这小天地中度过的。一种被困锁在四面红砖高墙之中的压抑感,让他喘不过气来,所以他常常跑到花园里,渴望看到哪怕仅一草一木的自然景观,渴望能呼吸到哪怕一丝一缕的新鲜空气。到了他该读书的年代,家里办了一所小学,最多时有12名学生。但到上中学的时候,刘承桓便开始反抗,而且获得了胜利。他终于可以走出刘氏大门,去看看外面七彩缤纷的世界了。 也许刘湖涵的确有点“呆”,但“呆人自有呆人福”,因为他的管家刘安仁是极贴心极能干的。这位秀才出身的管家,满腹经书,写得一手好字,又极重视儿女教育。民国十五年(1926年),他的儿子刘承棫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谢辞高薪的聘请,毅然回南浔中学任教,取得刘家的大力支持,仅刘湖涵就捐助(浙江省二五库券)5万元。三年后,刘承棫又出任该校校长。 民国十七年(1928)刘安仁病逝后,经刘湖涵再三邀请,1932年刘承棫辞去南浔中学校长之职,赴上海接了父亲的班。在他的管理下,内外账房有条不紊,刘景德在上海金融界亦信誉卓然。1948年,南浔中学濒临困境,他代表堂叔刘湖涵将苏州典当的部分银饰捐给学校。可以说,他是南浔中学创建过程中的“功臣”。刘安仁虽不属刘镛这一房,是刘镛兄弟的后代,南浔人称“小刘家”,他的孙女,即是“叔苹奖学金”创始人顾乾麟的夫人刘世明,可见其家重教崇文之盛。 1980年,西装革履的美籍华人刘承桓从美国飞赴上海,找到了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在上海设立“刘湖涵教育基金会”。他先在上海卢湾区少年宫、托儿所、英语夜校及市妇联保育员培训班捐资20万元。1990年在家乡南浔镇又创办“刘湖涵教育奖励金”,用以每年一次评奖活动。同年,还将有关部门落实政策归还给他的大批古籍、碑帖捐给湖州书库,所赠22种235册线装古籍,竟有21种为明代珍品刻本;所赠318种484册碑帖,大多是上始于殷商、下至明清的名碑。它们的收藏,给湖州图书馆无善本古籍的历史划上了句号。其间,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在锦江俱乐部会见了他,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张承宗在静安宾馆宴请了他。《南浔镇志》新编本还将他列入了“名人传”。 其实刘承桓也并非是富商和企业家。对他来说,能出巨资创办“刘湖涵教育基金会”和“刘湖涵教育奖励金”,确是难能可贵的。这位刘氏家族“承”字辈的小弟弟,1930年出生于上海,1948年在上海大同中学附中毕业后,即赴香港和美国读书,长期从事多肽类药物开发工作,现为美国PUBUE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的高级研究员,是美籍华人中有一定知名度的科学家。刘承桓说:“我前半生已为美国作出了贡献,下半生要为祖国和家乡的教育事业作些贡献。”从这重教强国的拳拳之心中,可以看到刘氏家族旧时的慈善义举已注入新的含义,有了质的飞跃,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未完待续)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8月09日 第十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