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是谁在伤害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 02:24 证券时报 | |||||||||
尤旭东 国家统计局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在中央推行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一连串的紧缩银行贷款和遏制过度投资的举措后,企业面临流动资金趋紧和应收账款呈上升趋势的困境,由此引发出企业在融资、赊销等债务方面出现新的动向。
种种迹象表明,自宏观调控以来,中小企业所受的打击最大。很多企业的资金链甚至出现断裂,原本就十分艰难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更加岌岌可危。在各种政策机制的作用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始全面收缩。一些商业银行已开始重提保支付,只能向存量优质客户提供贷款,其新增贷款客户一般为大型知名企业,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根本无法满足。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任新黔近日透露,我国中小企业贷款被拒绝率超过56%。不仅如此,由于资金成本上涨等因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浮。由于正常融资渠道收缩,客观上为非正常融资的迅速膨胀创造了便利,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更趋恶化。 可以说,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无论在权益资本融资还是债务资本融资方面,中小企业都存在一定的先天劣势。只不过在我国,由于金融体系相对欠发达,金融政策存在扭曲、商业银行信贷评估技术欠缺等一系列原因,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更加明显。 不过,笔者以为,如果前述各项皆为外因的话,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因,那就是信用文化的缺失。众所周知,我国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丝毫不逊色于大型国企,三角拖欠早已星火燎原,骗贷逃债也已司空见惯。在证券市场上,深圳中小企业板有效拓宽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但作为中小企业板的“新八股”之一,江苏琼花在中小企业板开板不过半个月后即爆出丑闻。这一事件所伤害的绝不仅仅是江苏琼花自身。无数例证表明,正是信用文化的缺失导致社会资源的低效配置,并使道德风险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也使企业自身所处的金融市场遭到破坏,并反过来危及企业本身。或许,这才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症结所在。 破解融资难局,中小企业须从自己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