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CPI上涨压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7日 08:01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日前,有一则消息格外引人注目。根据北京市实行的新的水价方案,从8月1日起,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由每立方米2.90元调整为3.70元,水价上涨幅度为27.5%。随后,又传出了上海等地水价也可能上调的消息。水价的上调,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下半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仍将维持高位运行,甚至继续上升的问题的担忧。

  从目前看,食品价格上涨是引起CPI上涨的主要因素。2004年1至6月份,我国CPI累计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上涨3.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5%,拉动CPI上涨约3.1个百分点。引起食品价格上涨的核心因素是粮价的持续上涨,今年1至6月份,我国粮食价格累计上涨26.7%,拉动肉禽及其制品、蛋类和水产品等主要食品价格一起上升。所以,下半年粮价能否降下来,就成为我们观察CPI是否会回落的重要依据之一。按照有关专家的看法,这一轮粮价上升本质上是一种恢复性上涨,是由粮食短缺造成的。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粮食的年均消费量在9800亿斤左右,即便今年粮食生产能如期完成9100亿斤的预期目标,也还存在着约700亿斤的粮食缺口。因此,确保粮价稳定及对粮农的政策性支持,仍然至关重要。这暗示了一点,虽然5月份和6月份粮食环比价格连续下降了0.5%和0.6%,但下半年粮价肯定不会显著下降。也就是说,短期内粮价对食品价格及CPI上涨的影响程度不会马上降下来,CPI仍有可能保持在高位运行。

  除了食品因素对CPI上涨有明显的影响外,有迹象显示,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各地上调公共服务价格的措施有所增加,下半年公共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压力在逐渐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居民用水、用电、燃气价格等上调,导致了居民居住价格上涨,今年4、5和6月份居民居住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8%、4.6%和4.9%,4、5和6月份的居民居住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4%、0.3%和0.3%,价格上升趋势明显。由此预计下半年居住价格上涨的压力将大于上半年。

  尽管目前我国居住类价格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但有关专家认为,近几年租房价格连续快速上涨的明显趋势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反映。因为按租售比测算,我国目前居住类价格的上升幅度可能被低估了。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我国CPI的构成中,居住类价格所占的权数(13.6%)偏低,而美国居住类价格在CPI中所占的权数达到了39.56%。我们是否要适当调整居住类价格的权数呢?以今年6月份居住类价格上涨4.9%为例,如果我们作适当调整的话,那么我国居住类价格上涨的幅度很有可能与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旗鼓相当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目前CPI的上涨幅度作适当修正,而一旦修正,则目前CPI上涨5%的水平就显然是被低估了。

  其实,对居住类权数偏低的分析显示,目前我国CPI指数的设计构成上存在着某种瑕疵。这也把我们的观察角度引向了对CPI上涨压力有潜在影响的隐性因素的分析与判断上。确实,隐性因素对CPI上涨压力的影响非常显著。例如,按照供需关系分析,目前电价、水价和交通运输价格等的上涨幅度可能还要大一些,但考虑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政府部门通过行政调控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些公共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幅度。由此产生的一个结果是,电力紧张、缺水及交通运力紧张等不是以价格上涨的形式得以释放,而是转化成了经济中需大于供的瓶颈性矛盾。这里,又引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虽然这些公共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被暂时压住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隐性因素对CPI上涨压力的影响就此会消失,反而预示着CPI上涨的潜在压力还有待于进一步释放。

  综上所述,如果把所有影响CPI的因素加以综合考虑,我们可以获得这样一个推论:目前CPI上涨5%可能是被低估了,而且今年下半年CPI显著回落的可能性并不大,CPI的上涨压力仍然不小。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市场化的调控手段,来逐步化解现实和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上海证券报乐嘉春吴培新博士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