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同工不同酬:是“体制”还是“歧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 09:02 中国经济时报

  现实中,这种用人“体制说”很有市场,而且在一些事业单位尤为突出。由于事业单位还未完成改革,原先不合理的用人机制还没有退出市场,这种“体制说”就有了更大的欺骗性。

  高东海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54岁的老工人童康健,是武汉市江岸区城市管理局一元环卫所的一名清洁工,尽管他从1981年进单位到现在,干了24年清洁工,是所里屈指可数的老资格,可还是个临时工。像童师傅这样的临时工,在整个武汉市1.5万多名环卫工人中,近9000人。由于临时工身份,他们待遇上比正式工就差了一大截,干一样的活,正式工每月拿1000多元,可临时工每月拿400多元;年终福利,正式工拿700元,临时工只有三四百元,分米分油,临时工是正式工的一半,就连加班工资临时工也只能拿到正式工的一半。他们没签过任何合同,几乎不敢想退休金,更别提给上社会保险了。(8月5日《中国青年报》)

  对环卫工中的同工不同酬现象,武汉市江岸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是体制之痛,是由于事业单位用人编制限制,这部分人不能办理事业单位正式用工手续造成的,不可避免。但我很不赞同这种“体制说”,我认为造成同工不同酬现象的根源,是用人单位的用工歧视。

  现实中,这种用人“体制说”很有市场,而且在一些事业单位尤为突出。由于事业单位还未完成改革,原先不合理的用人机制还没有退出市场,这种“体制说”就有了更大的欺骗性。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可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事业单位用人编制限制与同工同酬根本就是两个概念,两者丝毫不产生冲突:靠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进人名额卡得很严,但人一旦进来了,就不会是临时工;实行自收自支、不吃财政饭的事业单位,根据岗位和经营需要录用员工,参照正式员工的工资来支付报酬,完全有这个自主权。

  况且,自1995年《劳动法》开始实施,全面建立了通过订立劳动合同来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制度后,法律已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劳动者享有的劳动保障权益,实行同工同酬的待遇,为所有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这一点事业单位也不应例外。

  所以我说,“体制说”只是用人单位不实行同工同酬的挡箭牌。他们这样做的理由也很简单:一是目前用工市场供大于求,求职者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低待遇一样能招到人。二是一些用人单位的领导,不考虑长远利益,借“人事”谋取私利。这个现象在我们周围很普遍,有些单位重要工作岗位上的员工是招聘人员,拿的是“临时工”待遇,而普通甚至可有可无的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却是通过关系堂而皇之地调进来的,理所当然地拿着正式工的工资。

  同工不同酬不但有悖于法律的规定,也违背了“以人为本”和“效率至上”的先进管理理念。这种用工方式短期内能为用人单位减少费用支出,却无益于用人单位事业的长远发展。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