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学者推荐的宏观经济好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 05:32 人民网-市场报

  党中央、国务院年初做出决策,今年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温家宝总理提出,搞好宏观调控,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可以说,新一届中国政府提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让经济增长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那么,关于宏观经济方面的,都有哪些好书呢?请看社科院专家推荐的书目———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经济蓝皮书200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主编

  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

  本研究为总理基金项目,由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领衔,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中心、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清华大学等数十家科研机构、国家部委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共同撰写,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中国当年的经济运行和发展态势,其内容涉及宏观决策、财政金融、证券投资、工业调整、就业分配、对外贸易等一系列上至政府要员,下至平民百姓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尤其是去年经济增长的成绩很显著,矛盾和问题也很突出,人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分析发生了较大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广大读者关心经济形势的未来走向,从而对于《经济蓝皮书》所做的分析和预测,可能会比以往更加关注。尽管由于经济生活中难以预料、难以把握的变数越来越多,《经济蓝皮书》对于一系列经济指标所做的预测很可能和未来实际达到的数据有差异,但《经济蓝皮书》对经济形势的分析还是比较冷静、比较客观的,至少可以作为一家之言供读者参考。

  《通往奴役之路》

  [英]冯·哈耶克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哈耶克是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原籍奥地利后移居英国。此书问世于1944年,是哈耶克的代表作。虽晦涩沉闷,但思想深刻;对社会主义虽颇具成见,但对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以及同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内在互动关系有独到分析。与此相关,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迟到的获奖者(30年后的1974年)。在中国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新时期,初读此书或重温此书都会获益。

  《中国经济》

  蔡窻、林毅夫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4月版

  作为第一部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方法,全面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专著型教科书,本书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做支撑,对中国经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释。涉及了工农业、银行体系、经济增长等方面,既介绍了中国最新的现状,也涉及到国内在诸多领域的研究进展。全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说服力强,是目前少有的关于中国“经济国情”的教科书,非常适于中外大学生、经济工作者以及渴望理解中国国情的其他读者学习与阅读。

  《宏观经济学———转轨的中国经济》

  李晓西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版

  本书曾获得中国图书奖。它的一大特点就在于把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与中国转轨经济中最普遍、最有影响的问题结合起来,突出了对总需求和宏观政策的分析,力求全面反映经济制度的改革。全书没有引入艰涩而无实用价值的理论或模型,可以大量节约讲究实用的经济工作者和多数经济理论研究者的时间。

  《自由选择》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

  商务印书馆,1982年5月版

  作者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货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76年),多次访问中国。此书1979年问世,虽对自由市场经济有过誉之嫌,但其反对凯恩斯主义,揭露国家干预弊端,要求限制国家权力、缩小国家机构、维护自由竞争等理论和主张,确有借鉴意义。在中国,这些主张的合理内涵不言自明。

  《市场化与宏观经济稳定》

  张曙光主编

  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正逐步进入市场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从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实践看,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不完全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而是一个在自然发育基础上由政府推动的过程,或者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一个自然发展过程。鉴于中国市场化的初始条件不同,市场化的道路和方式选择有所差别,因此中国的市场化不仅表现出巨大的复杂性,而且带有许多不确定性。经济市场化对于宏观经济运行来说是影响和决定宏观经济变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它的影响确是不确定的。本书的作者正是努力从这些不确定的影响中分析出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东西。

  这本书是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文库”之一,参加此书写作的人员都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并且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有所建树。全书涉及的研究领域比较宽,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对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和政府推动市场化过程的行为主导作用进行全面而深刻论述的经济理论专著,具有比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参考价值。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

  李晓西主编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2月

  该报告是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委托课题的重要研究成果。报告围绕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国外对华反倾销中各种带有普遍性的疑问,客观地揭示了2001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现状和水平,通过国际比较展示中外市场经济的共性与差异。该报告的出版,对认识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实现全球贸易的公平和无歧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极大地推动了市场化进程的研究。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

  赵人伟、李实等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本书是关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的一部比较全面的著作。从研究方法来看,本书是与国外同行们合作进行的,书中尽可能地介绍或使用了国外同类研究中使用的同样方法,因而整体上可以说,这项研究已经接近了国际同等水平。从研究范围看,此书讨论了全国范围、城乡内部,以及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别;从影响要素看,书中讨论了改革与发展的各主要因素,如讨论了非国有经济、乡村非农产业、税收政策、人力资本、劳动力流动及性别等对收入差别的影响。书中关于中国政府对农村居民实际实行的是累退税制、农民人均税额大大高于城市居民的发现,对中国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宏观经济学》

  曼昆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曼昆在麻省理工学院拿到博士学位之后两年(29岁),就拿下了哈佛大学教授的头衔。他是美国少数最有才华的青年经济学家之一,兼任着国民经济研究局货币银行部主任、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顾问等职务。

  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是美国德赖登出版社以140万美元征求经济学教科书的中标作品,被西方世界认为是“最令人期盼的经济学教科书”。该书出版仅3个月就被美国300多所大学用做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而真正使他成名的还是《宏观经济学》一书。这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92年,受到各界好评,包括素以尖刻闻名的克鲁格曼教授也高度评价此书。

  《市场报》 (2004年08月06日 第二十二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