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辅礽和他的思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 03:1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1980年,董辅?作为发起人之一,组织了中国最早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六个方面。 1986年,董辅?在一片讨伐声中,积极捍卫“温州模式”,把农村非公有制的非农产业的发展看成是改变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
1986年,董辅?主张超越“梯度发展”理论,提出向西开放,加快西部发展。 1993年,董辅?将他的所有制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运用到证券市场,极力主张让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明确提出培育机构投资者的主张。 1994年,董辅?是捍卫中国期货市场的主要学者之一。 2000年,董辅?提醒在西部大开发中要高度重视利益关系问题。 所有制改革的先驱 董辅?是中国经济学界的先驱者,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提出的关于再生产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被誉为“中国经济成长论的代表”。1979年,董辅?第一个提出所有制改革问题,提出要实行“政企分离”和“政社分离”。 1980年,提出改革应该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即“所有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同时还提出关于改革的财政包干制,实行分税制的建议。改革一开始,他就主张引入市场机制,主张由市场来调节经济的运行。 在1990年,董辅?又提出从国有企业的功能出发分别不同类型改革国有企业的观点,非常明确地主张国有企业应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而在非竞争性领域和社会公益性领域保留国有企业。 1993年,他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的结合,并指出由指令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会出现调节的真空地带。他论述了市场经济的有序与无序问题,指出了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条件和不能有效运作的原因。 对于宏调见解独到 董辅?对于宏观经济调控问题有独到见解。他认为,不能过多应用行政干预手段,一切措施都应从有利于市场的角度出发。比如,对于1993年至1994年的宏观调控,他就提过很多意见,认为应该适可而止,不然会对经济造成过大影响———这从他1994年至1996年的文章中可以看出。2001年,董辅?提出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通货紧缩,经过多方治理,已经在2000年开始有所缓解,经济有所回升,虽然通货紧缩尚未过去,经济回升也不稳定,但继续实施恰当的政策,经济回升的势头将会继续,通货紧缩迟早会消退。 董辅?此后提出宏观政策重点宜转向调整结构,他认为扩张性的政策不能长期实行下去。前几年以及2001年,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实施扩张性的增加需求的政策,是不错的,但这种政策需要有调整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的政策的配合,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 董辅?认为调整结构的必要,自然不仅仅是为了使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而且还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并使传统产业的技术和产品发生巨大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升级,也是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 发展的角度看股市 对于证券市场,董辅?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正处在发展阶段,因此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应该从有利于市场改革的方向、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而不是限制资本市场的方向来解决。 2001年10月2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出售国有股。董辅?表示,政府不托市的做法是对的,但是对于导致股市巨幅暴跌的政策失误,例如国有股减持具体方式,相关主管部门就应当勇于纠正偏差,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市场与投资者理解有误。 此后,董辅?又表示中国要适时建立股指、石油、粳米、棉花、白糖等新的期货品种,并允许国内企业去国际市场从事期货贸易,进行“套期保值”及“国际投机”,使中国期货贸易得到更快发展。依靠发展期货市场和运用期货贸易,可以规避由于产品价格与国际直接接轨后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2002年10月15日,在第四届高交会“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论坛上,董辅?再次呼吁加快创业板的建立,并认为2003年可能会推出创业板。董辅?认为,创业板迟迟不能推出,国内民营科技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一度快速发展的中国风险投资业也受到了严重打压,2002年上半年,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三分之二。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8月06日 第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