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个人电子客票起步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 02:28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曾曙华

  昨天,东方航空对外宣称将在9月推出针对个人用户的电子客票,并在上海至曼谷的航线上推出国内第一张国际电子客票。据了解,自去年9月8日东航推出第一张针对企业的电子客票至今,该种类的机票销售额已达到东航客票销售总量的2%,预计年底有望接近或超过总销售额的5%。此次,东航试图在针对个人的电子客票上先行一步。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代理商不好得罪

  南方航空早在1999年就在国内推出电子客票。深圳航空公司也在2001年推出了电子客票。记者昨天从南方航空公司了解到,今年7月南航电子客票的销售总额已达到3亿元人民币,但90%的销售额都是针对企业的电子客票,企业对个人的电子客票销量不到10%,深圳航空公司情况也类似。

  为何在国外被广泛接受的个人电子客票在国内却受到冷遇,而原本认为会成为机票代理“终结者”的电子客票却广受旅行社、部分机票代理商的欢迎呢?

  记者昨天从深圳航空公司了解到,旅客通过网上购票,可以获得3%的优惠。也就是说,深圳航空公司将原来付给机票代理点每张票3%的代理费让给网上购票者,但南航、国航就没有这样的优惠。究其原因,这和航空公司的市场竞争状况及机票销售渠道有关系。

  深圳航空公司只有24架飞机、80多条航线,航线覆盖区域有限,机票销售总量有限。深航不如三大航空公司对机票销售代理的依赖性强,开拓个人电子客票对深航拓展市场极为重要。而三大航空公司相互间竞争压力大、百架飞机、数百条航线的销售压力也使得他们不愿率先得罪机票代理商。

  代理人推广更经济

  在目前我国信用体制不完善,网上电子商务未普及的情况下,靠航空公司的力量向个人销售电子机票也十分困难。先培训机票代理人、旅行社使用电子客票,再由代理人、旅行社向旅客宣传、推广显然更经济、效果更好。最明显的例子是2000年3月南航在国内率先推出针对散客的电子客票,不算宣传费,到当年年底,电子客票的总销售额只有30万元。2001年,南航改变策略,让代理人参与其中,当年销售额就达到1.5亿元。

  消费习惯成障碍

  记者还发现就连外航在中国售出的个人电子客票数量也很少。记者从汉莎航空公司了解到,他们在上海主要还是出传统的本票,团体票和特约大客户用电子客票的比较多。这主要有两个原因:购买国际电子客票要用国际信用卡付费,国内旅客有国际信用卡的不多;其次,中国人还是比较喜欢买传统客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样心里踏实。

  东航、南航和深圳航空公司的销售人员也反映,旅客对网上交易、信用卡付费不放心,这也影响了他们使用电子客票的积极性。但深圳航空公司有关人员也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以后,深航个人电子客票上升很快,平均每月增长10%。这意味着国内个人电子客票已开始起步。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