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否重复 基金销售地量显露市场低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 07:21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基金的整体发行规模正再度陷入历史的低谷。而统计数据显示,历史上,基金销售的低点往往也适逢市场走势的低点。历史是否会简单地重复呢? 最新的市场消息称,进入发行尾声的华夏基金公司和银华基金公司两只新基金的销售所遇到的困难在公司发行开放式基金的历史上前所未有。而数家成立不久的中资公司如天治、金鹰公司的基金首发募集规模也都没有满10亿。称基金销售进入地量区域恐怕绝不为过
自2002年以来,每当大盘指数从低谷向上盘升时,也是国内开放式基金销售从低迷走向热销的过程。有关统计显示,在2003年1月6日、2003年11月13日、2004年6月29日,这1300点左右的几个市场低点来看,开放式基金的发行平均规模大致都在20亿份左右。与此同时,在2002年6月25日、2003年4月16日和2004年4月7日等几个市场反弹高点出现时,在该时点区间发行的基金规模都达到了35亿以上。 由于我们市场目前仍缺乏多种投资工具,做空避险的手段还相当匮乏,因此期待短期绝对回报的投资者自身对于市场的走势判断能力会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基金的发行。虽然基金销售的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市场这一单一因素,而由于追涨杀跌的心态还是非常明显地影响着基金的销售业绩。 股票市场上有地量见地价之说,而基金销售与投资同样存在着类似的反向指标。海外市场的发行经验证明,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国市场,同样也存在于成熟市场。基金销售的谷底往往伴随着市场底部的明朗。多位在海外市场有着多年销售经验的合资公司高管在销售过程中一再苦口婆心地劝导投资人,当基金销售难度不断增加时,其投资的风险要明显低于基金热销时。(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