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寻找非寿险业赢利途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 11:4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提高投资收益,加快新产品创新力度

  北京消息我国非寿险业目前正面临尴尬境地:从收的方面看,保费占比逐年下降,已经从1989年的79.94%下降到去年的22.4%;从支的方面看,尤其是单一依托的车险赔付率在不断盘升,支出增加。赢利空间的萎缩必将威胁非寿险业的发展。因此,提高非寿险投资收益,加快新产品创新,成为非寿险行业发展的重点课题。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我国非寿险业务结构不合理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公司的执行副总裁王和介绍了行业情况:目前,我国非寿险业务结构不合理,2004年上半年非寿险总保费为596.29亿元,其中车险是393.42亿元,业务占比达到65.98%,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而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货运保险、责任保险等非车险业务的比重则继续下滑,非寿险业务结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一旦车险费率和车价出现双降,必然出现车险业务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这就是过去5年,我国寿险保费的年平均增长为32.8%,而非寿险的年平均增长为11.5%的原因。

  要改变现状就要有所突破。2000年年底,华泰财产保险公司推出了我国第一个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华泰居安理财型家庭综合保险。此后,中国人保、天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相继推出了类似产品。这些产品综合了保险和投资理财的优势,成为非寿险发展的亮点。今年上半年,华泰更新产品在上海的热销,显示出这类产品旺盛的生命力。

  投资型产品凸现三大特征

  既然这样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产品,为什么经过近四年的发展没有更多的起色呢?与国际投资型非寿险产品相比,现阶段我国投资型非寿险产品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问题有哪些呢?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江生忠教授认为:首先,我国投资型非寿险产品的涵盖面比较单一,目前市场上开发的产品均为家庭财产保险产品,这也是日本和韩国保险业最早推出的投资型非寿险产品。但目前,日本和韩国的经验表明,投资型非寿险产品涵盖面很广,还涉及到责任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领域;

  其次,我国投资型非寿险产品的期限相对较短。现在开发的投资型非寿险产品突破了传统非寿险产品期限制约,保险期限设计相对较长。日本的一般为3--10年,韩国的为3--15年,我国不超过5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资金投资规模和收益受到了限制;

  第三,投资型非寿险产品都是固定收益并且预定利率比较低。我国目前的投资型非寿险产品都是固定收益产品,类似寿险业中的传统的分红保险产品。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过低的收益率也将影响投资型非寿险产品的发展。与国际相比,如日本,投资型产品预定利率一般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和优质企业债券利率。因此,这就给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专家提出发展建议

  那么,怎么才能够更快地推动我国非寿险产品的发展呢?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洪涛表示,一是要强化制度建设,鼓励规范非寿险投资型保险的发展。由于我国居民储蓄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应该鼓励保险公司加大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力度。同时对经营此类保险产品的公司进行规范,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系统风险;二是要加大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差异化功能创新。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的保障、储蓄或投资功能满足客户要求,而不是单纯地在回报上与同业产品和其他金融产品竞争。比如,在国内保险市场起步比较早的上海等地,非寿险投资可以采用保险+投资理财的产品为主,而在其他经济欠发达城市或地区,非寿险投资产品可以以风险较小的保障+储蓄产品为主;三是要加强监管,重视投资型保险产品的风险管理。要严格遵守保监会单独列账、单独核算的要求,及早预测利差损出现的可能性。在保单期间的设置上采取控制手段,多开展中短期业务,避免系统风险。利用低价销售的安全销售渠道,扩大规模。

  当然,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最要紧的是做好财务、税务方面法律环境的配套改革。因为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是财产险公司的一项创新业务,到目前为止,这类产品的财务和税务制度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章可循。在会计上,保险公司只能够将其收入计到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而将风险保费部分计入保费收入。这样的会计方法对资金性质属性定义不清,难以体现这类产品的特殊性与专业性,不利于保险公司的损益核算。而从税收上,国家对财产保险费统一征收5.5%的营业税,但对投资型产品以风险保费作为税基进行征收,是完全不符合投资型产品的经营特点的。

  因此,他们建议,从财务管理上,应该考虑此类业务与寿险业务的相似性,采用与寿险公司类似的财务会计制度;在税收方面可以参考寿险业的标准和其他国家通行做法,借鉴日本和韩国对此类产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的经验,合理调整税收政策。上海证券报记者卢晓平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