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结构偏离宏观调控目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 10:26 财经时报 | |||||||||
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仔细分析今年以来的金融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信贷投放总量得到控制的同时,信贷投放结构与宏观调控的意图存在一定矛盾;用于流动资金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少增较多,用于投资的中长期依然多增。
因此,贷款出现少增基本上通过大幅压缩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来实现。短期贷款主要用于当前生产;票据融资使用去向不是很明确,但属于中小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 贷款收缩首当其冲的是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及企业正常流动资金贷款,而大企业、大项目的中长期贷款不仅未被压缩,反而出现相当幅度的增长。这显然不正常。 此前,发改委把“基本建设贷款继续多增和贷款结构不合理问题仍比较突出”,列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五大突出问题之一。发改委指出的五大问题是:投资增幅仍然偏高,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明显;基本建设贷款继续多增,贷款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煤电油运供求关系依然相当紧张,电力迎峰度夏形势严峻;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依然较大;粮食供求总量和品种结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粮食库存下降较快。 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严控信贷投放的意图是,既要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又不伤及消费需求;既能抑制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等行业的过快投资,又要支持农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 但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贷款在向中长期贷款倾斜,不利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企业得不到流动资金的支持,现有的生产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企业效益必然下降。消费信贷难度上升,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据报道,企业纷纷反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一些基层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能收的几乎都收了,有些把流动资金贷款挪到在建项目贷款上;浙江一些地区企业为保证生产,不得不以10%以上的利率从民间借贷。 应对商银进行窗口指导在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和商业银行经营体系下,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是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主要实现渠道之一。 首先,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们在中国的银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存、贷款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行为会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很大的影响。 前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硬约束下表现出明显的惜贷现象;2003年以来,在政策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信贷投放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市场理性化水平还没有明显提高,有必要通过窗口指导达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其次,中国在1998年已经把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由直接调控模式转变为间接调控模式,但间接调控的机制基础还比较薄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强,有必要通过窗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最后,货币政策的优势在于总量性调控,但对于商业银行在信贷行为方面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不可能完全依靠立即通过经济手段解决。那么就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采取一些窗口操作。 然而,银行监管职能从央行分离后,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有所提高,但失去对银行的直接监管职能,商业银行也就不用再对央行“言听计从”,以前可以有效控制信贷数量和投向的“窗口指导”效力被打折扣。这一点,从央行去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121号文件”的执行和效果可见一斑。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监管政策配合,央行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的投资行为;同时需要银监会的积极配合,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监管,以保证信贷政策的落实。 货币信贷总量调控适度 新紧缩政策不宜出台 在不能改变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情况下,必须有效控制外资的流入,减少外汇占款渠道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财经时报 祝宝良(执笔)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及再贷款浮息制度;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实行公开市场操作回收基础货币;对金融机构实行窗口指导,限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贷款。 为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银监会也严查过热行业、地区的贷款,并全面清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在建、拟建项目已发放或已承诺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 在固定资产投资和部分过热行业生产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的情况下,应进一步观察已经出台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必急于调整利率,不宜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允许市场和企业对货币政策信号有一段消化调整期;在不能改变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情况下,必须有效地控制外资的流入,减少外汇占款渠道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年初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长势头高位趋稳,进入5月,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出现明显下降。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2%,增长幅度比上年末回落3.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6.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 由此,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增幅已处于央行制定的17%左右的调控目标内。 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4.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2.97万亿元,同比增长18.2%。1~6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2.2万亿元,同比少增1786亿元。 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为1511亿美元,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上半年各项外汇存款增加19亿美元,同比多增加15亿美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46亿美元,同比多增加60亿美元,居民外汇储蓄存款减少52亿美元,同比多减少67亿美元。 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在2003年8月末达到23.9%这一最高值后,开始逐步回落。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呈下降之势。截至6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已连续10个月下降。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6.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增幅比去年同期减缓6.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减缓4.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减缓3.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减缓2.3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1346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4.6%,上半年新增外汇贷款156亿美元,同比多增加8亿美元。 上述情况表明,去年以来过快的贷款增长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贷款总量增长适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