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城市群的基本内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 05:5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城市群的性质首先是从地域结构开始的。城市群地域结构特征归纳起来,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分形特征。 城市群形成,就在于经济、社会的联系,通过不同形态、速度、流向、流量的“空间
专家认为,就分维值而言,我国沪宁杭、京津唐、辽宁中南部等城市群高于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城市群,表明前者城市间分工更明显,城市间空间流交换更强烈。城市群区域由于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强度的差异导致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地域结构紧凑和松散的差别。有专家测算,沪宁杭、京津唐等分维值最大,地域结构最紧凑,而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城市群分维值最小,地域结构最松散。 二是“二次极化”特征。 城市群在形成的过程中,核心城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经历了极化阶段以后,城市群区域的地域结构进入了相对稳定期。城市群地域结构发生新的转换,取决于城市群边缘地区新的极化产生过程,即“二次极化”过程。由于综合交通网的发展,边缘地区产生新的增长极,导致区域结构重组,形成新的城市组群。 三是交通指向特征。 例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形成铁路、公路、运河、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网。京广、京九、广梅汕、广茂湛等铁路;广深、广佛三、广花、惠深等高速公路和若干条国道公路:广州、深圳、珠海、肇庆等港口;广州、深圳、珠海机场等;加上香港是世界航运中心和国际航空中心,澳门也是重要的海港,这些都成为城市群网络的节点,连接各点的基础设施所形成的城市发展轴,成为城市群地域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促进了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 四是传动特征。 地域结构的要素禀赋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城市群域不同城市的等级具有多层次的地域分工,表现在国家级大都市和区域大都市、地方性中心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传动作用。 五是网络组合特征。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日益强化,城市群区的开放性网络结构开始形成。在城市群区,不同等级、规模、性质的城市构成城市网络,各城市形成一定的集系和辐射范围,相互嵌套,以城市为节点,以交通为地域网络,不断完善有特色的多层次的开放的城市群网络体系。 城市群的形成大概要有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城市群域内至少有一个经济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大都市或能级较高的核心城市,能够成为圈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第二,城市群域经济所覆盖的周边城市应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密度,能够依托中心城市形成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上的融合性和互补性,构成经济上的一体化。第三,城市群域内核心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应达到一定程度,首位城市的大中小城市等级体系合理,圈层空间清晰,扩散地域宽广。第四,城市群域内有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圈域内产业结构互补,城市之间功能具备不断创新和向高级化演进的能力。第五,城市圈域是一个经济圈和社会圈,不是一个行政区。在发展上更依赖于区域共管协调自治的制度创新,各行政区在实现共同目标上融为一体。 总体来说,城市群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形态。 一是内聚性城市群。是指城市群域内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辐射程度,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群域扩散效应,极化作用重要表现在人口流、产业群、资金融通、交通枢纽、商品扩散、信息流通等高度集聚与辐射。 二是依存性城市群。依存性是一个非均衡城市功能系统。城市间的发展不能封闭孤立地运行,必须不断地与中心城市与其他地区进行经济能量要素交换,产生自给组织功能。依存性包括域内和域外两个方面。如能源资源不足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需要由群外地区补给。因此,长江三角城市群就应从封闭型的、自我完善型迅速向开放型、相互依存型的产业结构转变。 三是网络性城市群。交通运输网络、商贸网络、旅游网络、城镇网络等的建设和完善,都是这样形成的城市群的特征。以交通运输网络化为例,城市群域内部有发达的铁路、公路、水运和通信网络将各大中小城市连为一体,而且还应通过城市交通将城市与城市联结成城市网络群。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8月02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