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怎样的上海(听王博士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 05:4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7月26日至7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沪考察,提出了“上海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把上海发展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等重要思想主张。7月30日,中共上海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这次会议上强调,上海应“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新的优秀成绩回报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
显然,上周对于上海今后的发展吹响了新的号角。也使我本人想明白了一个话题,那就是中国需要怎样的上海。这个话题本来是去年夏天我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科学发展观时拟定的一个自选话题。一年来,我请教了多位专家和学者,也查阅了不少国际大都市发展进程的史卷,但都百思不得其解。而现在,我的感悟是,上海真的是全国的上海,只是中国对于上海的要求正在激励着上海必须奉献出崭新的治本之策和长久之计。换言之,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多上海的骄傲,而不是一个骄傲的上海;今天的中国,需要上海追求与时俱进的卓越,而不是沉湎于以往标杆的优越;今天的中国,要求上海不仅能吸引世界的目光,还能吸引世界的头脑;今天的中国,并没有要求上海就是中国的今天,但它要求今天的上海必须代表中国明天的光辉灿烂。 说到关于“中国明天”的话题,不得不谈到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发育。世界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一个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兴起。英国如此,美国亦如此。而今天日本经济的低迷和迟迟无法提升其国际地位,除了其领导人缺乏政治远见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未能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而当年的苏联,国力不可谓不强,它在航天、航空和计算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美国。但前苏联根本没有考虑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计划,所以在卢布和美元的较量中一败涂地。时至今日,有着强大资源优势的俄罗斯,还是在金融竞争方面始终处在西方的下风。可以说,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它的资源也必然为西方所攫取,何况我们的人均资源并不丰富。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那么,中国内地在全球利益的分配链中,将始终处在低端地位。这种局面,长此下去,也将影响中国崛起的进程。所以,把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上海建设成为中国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不仅是中国经济的长久之计,而且也是中国崛起的必然课题。我相信,这不仅仅是未来15年国际金融市场的选择,而且还将成为中国内地和亚洲社会的共同价值观。 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出当然不仅仅依靠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这么一个轮子,科教兴国同样也是我们强国战略的重要内涵,上海在这方面已经也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胡锦涛总书记7月26日下午也就是其第一天行程中,就视察了有上海硅谷之称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并详细了解了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药现代化的课题进展情况。据我所知,药物所是上海科技的王牌,今后也将成为中国知识产业的主力。眼下就第6城市群区域的国际竞争力而言,我们也必须在生物和医药领域积极谋取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来谋略国际市场,否则,我们怎样去争取和已经拥有软件研发优势的印度、韩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呢?所以,以创新的精神追求自主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也是中国经济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的治本之策。 总之,如果说中央驾御着中国这艘正在驶向世界海洋的巨轮的话,那么上海就应该是地平线上最早露出的桅杆。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8月02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