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收费别成了一笔糊涂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1日 10:01 市场报 | ||||||||||
    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工作已接近尾声,就在莘莘学子们拿到录取通知书欣喜之余,对相当一部分贫困家庭来说,也无异拿到了一张高达少则五六千元,高则万元的“账单”。这些家庭为筹措高价学费陷入深深苦恼中,与他们微薄的收入相比,这张“账单”压得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来,有的甚至走上了绝路。     高校收费由来已久。1994年,国务院在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
    究竟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去多少成本,哪些项目可以计入培养成本中,作为学校理应有这方面清晰的会计成本核算。可至今鲜见有高校主动出据这方面的账单,让人感觉就是一笔糊涂账。大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固然复杂,但这决不能成为理不清账单的理由,否则人们就有理由怀疑高校收费是否存在水分,是否有一部分不该计入培养成本的由学生负担了。     没有明晰的成本核算,学费究竟该不该涨价,该涨多少,似乎都由高校自己说了算。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一再重申,2004年高校收费标准将继续保持稳定,不得设立新的项目,可有些高校依然我行我素,收费涨个不停。前不久就陆续有媒体报道:山东省教育厅宣布该省普通高校的热门专业学费上浮10%;湖南各高校热门专业学费由学校在省定统一收费标准基础上,上浮幅度不超过30%;福州大学去年各专业学费是每生每学年3900元,今年涨到5460元,涨幅高达40%。     一路看涨的学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了社会及不少学生家长的承受能力。有统计表明,大学非义务教育收费,2003年较2000年平均增长了6—7倍,有的地区竟高达20倍。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是从6280元、2253元分别涨到8472元、2622元,涨幅分别为34.9%、16.4%。两数据相比,如此悬殊,导致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家庭的确供养不起子女上大学;不论高校如何强调收费看涨的缘由,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目前的高校收费标准脱离了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超出了许多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     成本核算不透明,无形中也掩盖了高校在成本预算和控制方面的不力。一直以来,高校的体制改革不到位,普遍存在的机构臃肿、冗员泛滥、官多兵少、效益低下现象,为社会多方面所诟病。学生们反映,学费涨了,却不见教学服务及教学设施有多大改善,与高价的学费相比,教学服务中“偷工减料”、“缺斤少两”的现象并不鲜见。与此同时,有些高校却在盲目铺摊子,上基建项目,为虚热的“大学城”添油加火。除了在校的大学生对含糊的收费不满外,在校的教职工也是几多怨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是连年增加,学生的学费也是不断看涨,这些钱最终用在哪儿了,往往是无从知晓。不仅如此,近些年高校兴办的各类企业,以及高校利用既有资源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所取得的收益,最终利归何处,也都无从查知。     高等教育作为一项准公共资源,纳税人有公平享用的权利,它不应也不能成为某些集体或个人赢利的工具。对于高校的收支情况,学生有理由知晓,社会有必要明白,国家更应该心中有数。     高校收费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学生和千千万万的家庭,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大事。高校收费合理与否,不仅关乎高校的社会形象,更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推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财富合理再分配作用的发挥。从这方面看,高校收费标准的确立,就不能仅仅由高校自己单方面拟定,并最后履行形式上的简单报批手续,而应通过诸如举行听证会的方式,让包括学生、学生家长、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参与,通过广泛论证,明确收费标准制定的原则和培养成本计算的依据,最终实现公平的收费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