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4福布斯共同基金论坛 > 正文
 
2004《福布斯》共同基金论坛现场实录(十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1日 17:28 新浪财经

  2004《福布斯》共同基金论坛7月31日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新浪财经对本次会议进行独家报道。

  以下为媒体提问时间和各位与会专家的回答部分续: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前一段时间关于 全流通的讨论也开始热烈起来。请问刘教授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北京方面有关最新全流通的进展情况,现在是有什么消息吗?另外请两位基金经理谈一下全流通对基金投资可能存在的,你们的投资理念有什么判断?对于政策性的风险,你们如何评估?包括前一阵子的股抵债,你们是如何评估的?

   刘纪鹏:在中国基金业的发展中,确实在外部环境上存在着较大的系统风险,这种系统风险取决于我们能否从现有股市股权分置以及治理结构上市公司不太规范的状况下发展到成熟舞台上。这是基金以及证券公司面临的共同风险,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股市在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叫好的情况下一蹶不振,但是在中国经济通货紧缩的措施推出之前,倒是提前下跌了。这种制度性的风险,对于我们按照成熟市场对机构和基金投资人的要求就更加引人注目了。无论是证券公司面临的行业性亏损,还是基金的不太景气,制度性缺陷都是可能存贮的,压抑着基金投资人的创新。但是如何解决问题也是有实际困难的,当我们的股市遇到沉重压抑的时候,管理层开始着急了,但是一旦起来,大家似乎对全流通问题又不着急了。这次北京理论界包括 证监会的两位同志也参加了一些研讨会,我想可能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似乎又重新提到了股权分置和全流通的问题。

   当然从解决的办法来看,可能还是下边比上边急,下边提的思路比上边提的思路多,尽管今年规范股市健康发展落实国务院九条意见,有一个小组在落实全流通的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我感觉主要是市场低迷和理论界新闻界媒体比较着急,带来的这次全流通的话题重提。至于说上边是不是看到这个问题,进展到什么程度,在大盘不好的时候,可能会有助于加速推出好的方案,比如说股抵债,股抵债的问题,海外的股市从来不会听到可以股抵债,也不会存在为国企脱困、一股独大的问题,股抵债的核心问题是定价,有将近六千亿的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理由非常充足不还,我是代表13亿人民。从上边我们的领导就提出股市要为国企脱困服务,从领导就觉得股民应该承担国企脱困的任务,莲花味精也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因此提出股抵债也是一种惩罚,压缩股本泡沫,强迫还债,如果你没有钱就拿命来抵,这是对的,大股东应该惩罚他,但是应该用净资产的价格。还有两类股东不同表决的,如果一股独大,通过股抵债的方案,这是在中国特殊环境下采用的机制,但是很遗憾,这次股抵债也提出了中小股东提出定价,但是这次定价根本没有征求流通股股东的意见,就拿出了一个方案,就是比净资产高三分钱。净资产价也是他们不断增值配股高投入进去的,所以在股抵债的问题,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一小步,而且有些细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落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次股抵债和全流通的关系,可能是在市场低迷的条件下,我们按照净资产减持,已经获得了一个初步的所谓的帐本,因为四年以来,海外的一些同志回来认为就应该按照市价维持,这是导致四年来大盘持续下跌的焦点,就是全流通按照市价减持还是净资产价格减持,这次是基本否定了按照市价减持,但是现在大盘持续低迷,按照净资产减持股民也好象不接受了。在这个问题上,我只能回答你,这次北京研讨会更多是自下而上的,是理论界、媒体一致看到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基金不可能按照国际标准评价,他们的业绩划破是整体的,证券公司是全行业亏损,怎么解释这个问题?所以当前的问题是一定要突破全流通,如果理解为某种意义上给监管部门施压,也未尝不可,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股市进一步萎缩,确实会引发整个资本市场甚至是金融市场的风险,因为现在单腿支撑国民经济的风险会越来越大。

   主持人: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解决,市场预期很高的情况下,你们采用何种投资策略?两位基金经理。

   李旭利:作为基金经理,不管股权分置问题解决不解决,但是我们有一个全流通的基本定价方式,作为投资价值的模式,这一点没有改变,我们不会将投资的基础建立在解决股权分置过程中带来的好处基础上,我们的投资还是基于企业的长期投资,企业能够给股东有充足的回报。在权衡的情况下,股票值的情况,我就会持有,如果不值我就会卖出,我基本不会关注股权的问题,但是从这个角度看股市值得投资的品种不是很多。

   孙建:借着刘教授的话题。

   第一,国有股的问题,确实是很大的结构性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某些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我们经常在讨论时会提到中国市场具备不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怎样在股票市场上赚钱,从现在看起来有散户进来散户亏钱,基金公司进来也是亏钱,证券公司进来也是亏钱的话,那就是结构性的问题。听到市场的声音,在人气非常低迷的时候我进去博一下,市场高涨的时候我出来,不是以公司长期发展价值来判断投资的理念,以此作为根本的要素。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是现在必须要解决的。

   第二,我非常同意刘教授的观点。价格问题,不论是在电广传媒案例上,还是在国有股减持问题,都是关系到两类股东利益根本性的问题。在第一次IPU之后,还有很多配股增发,如果我们没有考虑到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是不行的,从管理层的角度肯定要考虑到这个因素,我认为这是必须要解决的。

   第三,基金投资者对企业长期发展方向是比较关注的。有一个股东在一段时间里通过市价减持卖脱股权,这在国际上也有出现,对股价也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在中国新兴市场上,刚刚发展没有多少年,我们要保护证券市场很多的投资者利益。

   主持人:中国基金市场还有多大的创新空间?

   田劲:基金产品的创新,的确有一些困难,而且我在下午的演讲中也讲到了,投资的大门还没有向全世界打开,别人不能很自由的走进来。那么是不是没有空间了,我对中国的资本市场还缺乏深刻的了解,但是在理论上还是有不少的空间,就象刚才几位基金经理说的一样,中国还是有一个投资空间,而且还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远景。在行业选择和配置方面,就有很大的一个空间。另外在中国现在目前的情况来说,有一点近似于韩国两三年前。那个时候我们刚刚到韩国,他们也是问了同样的问题,基金如何保持不同的风格,如果将韩国前五家企业投资完了之后占市值的85%,剩下的15%,还有什么好投的,没有什么选择了。我们面临这样的情况,的确对我们的选择有很大的限制,但是这对基金经理来说,一旦找到了切入点,这是非常新的创新,而且非常快的有别于任何人。

   从行业风格方面,还是可以找到自己跟别人分别开的途径,哪怕完全只是在股票基金里,股票不管怎样还是有多种类型和不同行业,你基于深思熟虑的投资理念,就会形成一种投资风格和独特的特点,这是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现在目前来说,大家考虑的风格可能更多是股票型和股票型之外的,这可能是有限的,因为企业债券和国债发行的品种确实数目很少,而且中国的债券没有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上要想有大的发挥,有时候要冒一定的风险,依靠于各个基金经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找到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

   主持人:感谢今天的十位嘉宾,感谢今天所有的朋友。

   今天的论坛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