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4福布斯共同基金论坛 > 正文
 
巴曙松:目前对基金业批评相当部分是误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1日 14:38 新浪财经

  2004《福布斯》共同基金论坛7月31日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新浪财经对本次会议进行独家报道。以下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巴曙松先生部分精彩实录。

  从创业的角度,我想做一点简单的评论。最新一期的《福布斯》杂志最后一页,我刚才将他看完了之后,有几句话可以适用于当前对基金行业的评论。在这本杂志的最后一页,他说事情本身是一回事情,而针对它的一些闲谈和误解是另外一回事,而后者更重要,好象大家更关心,对基金行业很多似是而非的闲谈也是这样。还有就是坏消息能够走的很远,每一个经过的人在经过这个轮子时都用手推一把。现在对共同基金有很多批评,我做一个回应,包括刚才主持人提到的一些批评,我认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另外一回事,跟事实不相关的另外一回事的闲谈。

  第一,对我们的批评说基金行业过于注重短期投资。我要问了,中国的市场具备长期投资的条件吗?我们可以说市场和机构主体之间是互动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指望说一个机构能够脱离市场所处的环境进行投资。我又看到这本杂志,我刚才很快的将这本杂志看完了,说巴菲特这样的股神,富有创业精神的股神,每年开投资理财策略会议,本身光开会就很赚钱,我说国内我们研究基金的,现在身价还是太低了一些。他开会的时候,我算了一年,每一年开一次会,如果数字没有错的话,能够赚到五千八百五十万美元,因为每张门票收入是三千美元,而今年参加会的人是1.95万人。那我们要问了,让巴菲特到中国市场投资,能比我们现在的基金经理做的更好吗?我刚才跟石先生说,会引用你们的很多数据,根据你们的调查,中国台湾省有18年基金发展史,而我们只有几年的时间,能够进入它的前十或者前二十名的基金,连续三年进入的没有。中国的基金经理平均担任时间是18个月,中国市场的复杂性,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基金经理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和压力。你们可以问一下他们在国内投资压力大还是在国外投资压力大?那么多好的政策,国务院提供了那么多好的政策导向,给市场很大的激励,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利益等,但是在国务院九条中,对利益主体非常有益的部分实施的非常快,比如说交易所上新品种等,对整个市场有益的措施进展非常慢,使市场处于游移不定的观望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不做短期投资做什么投资?现在做长期投资的,在18个月之前就被淘汰出局了。所以对短期投资的批评是不应该的,包括主持人刚才对基金界的批评也是不应该的。

  第二,刚才曹先生说基金风格雷同,我们现在具备进行差异化风格投资的条件吗?我们当时作为评审委员,特别希望能让我们眼睛一亮的新的设计品种,但是好的股票的缺乏,使得可以选择的范围非常有限,经常有很多公司的负责同志跟我商量,说我们开发什么产品比较好,无论你叫什么名字,叫核心资产也好,大盘蓝筹也好,小盘惊险也好,都要忠实于市场价值,现在有点符合市场价值的也就是四千多个亿,现在基金的规模,二千八百九十亿,将近三千亿,再加上证券公司持有的,再加上一些比较明白的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基本上就是这些,怎么做差异化的投资呢?让巴菲特先生来试一下看看?也是这样的。所以对风格投资的指责也是不应该的。

  第三,对价值投资的批评,说坚持的不够,我就想问一下了,在股权分置的条件下,存在做真正意义的价值投资的条件吗?一块钱的市场成本取得的法人股和成本股,可以毫不顾及二级市场的涨跌,非流通股东和流动股东的矛盾就会尖锐化,暗地里就会担保理财,明的就会希望通过上市公司圈钱,这不是吗?今年上半年发布国务院九条之后,我们说要同时平衡投资功能,我们的市场一度也相信,但是股值创新低,筹资额创新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鼓励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这不是基金对持有人不负责任吗?我总是说股权分置情况不解决,基金充其量只能做模拟的投资,这是由现有的中国市场国情决定的,下一阶段基金做投资决策时必须要重点考虑这一点。

  第四,现在说基金业这次没有看到宏观调控产生的这么大反映,那么我想问了,在中国谁看到了?前几天刚刚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对宏观经济工作就有了一个总结说冷静观察,现在中央决策者都说在要冷静观察,那么基金经理是神仙吗,能够永远走在曲线的前面吗?象大家经常说,基金市场非常大的差异,是新老基金的仓位调整非常具有对照性,老基金适当的减点仓不减了,新基金加仓适当加就不加了,这本身是对市场走势不明朗的正常反应。基金经理能够先期预期到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吗,我作为宏观经济研究员也不知道,那么对他们有指责也是不应该的。

  第五,前几天网上看到基金经理道歉,低于净面值的状况,我很不喜欢看到。基金市场承担了多一份的压力,通常我们要求基金能够战胜市场,有做的很不错的基金经理,在美国市场这样的基金经理也不多见,曾经有一个玩笑例子,让猴子甩飞标,投在哪一只股票上就投资买那一只股票,结果跟基金经理做的差不多。如果将经济增长和股市表现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经济增长比较好的时候股市没有什么反映,但是在经济增长不是很好的时候,股市反而表现比较好,这样要求基金经理必须做到净值以上,我想巴菲特也做不到。基金作为一个金融产品,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投资者在选择的时候,本身也有选择的机会和可能。

  事情本身是一回事,针对他的一些不专业的带有情绪化的仅仅是批判性的闲谈是另外一回事,很可惜那么更关心后者,希望《福布斯》中文版这样的媒体,多关心一点事情本身,对于这些闲谈少说一些,有助于市场本身的发展。以上是我刚才看了杂志以及听了演讲之后,做一点间断的评论。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