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上半年就业形势稳定 促进就业仍需要加把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12:3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30日电人民日报今日发表国民经济形势述评文章称,单从数字上看,上半年就业形势稳定,成绩喜人。原本担心宏观调控会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人们似乎可以放轻松些。不过,考察数字背后的具体情况,细心的人会发现,眼下的这种好势头相当脆弱,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文章称,就业总量稳中有升,但在部分地区、行业以及群体,就业难的问题仍然突出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广大的中西部、老工业基地以及资源枯竭地区,失业人员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一批年纪偏大的老职工,再就业的希望已微乎其微。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灵活就业,收入低,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再次失业。

  “农转非”和失地农民就业困难逐渐引起人们关注。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因征地和政策因素转入城镇的“农转非”人口中,劳动力将达到140万人。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趋尖锐。劳动力供给一向充裕的长三角、珠三角相继出现了“技工荒”。大量新兴产业和新开工企业招不到合格的技术工、熟练工。

  宏观调控对就业的影响也值得引起重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由于基建项目的停建缓建,对一批进城打工的农民造成直接冲击。二是一些在产项目的调整压缩,有可能导致一批在职职工失业。三是由于控制投资规模产生的连带效应,一些地区靠投资拉动就业的预期将难以实现。

  文章称,总结上半年就业形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全年就业供求矛盾依然严峻,今后的工作不仅不能松懈,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宏观调控对就业的影响在下半年将更加明显。如何化解其不利因素、发挥其积极效应,是当前一个紧要任务。据介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已要求各级劳动和保障部门未雨绸缪,制定工作预案,及时调控失业率过高增长,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型产业,力保就业增量规模不受影响。有关专家还建议,在今后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中,一方面要引导各地把项目的审批投产与吸纳就业相结合,形成社会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防止就业政策的弱化,强调在金融、税收等方面对就业再就业的支持。(白天亮)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