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基金公司“银行系”势力渐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11:33 上海证券报

    就在基金公司一再为没有自己独立的销售渠道而苦恼之际,越来越多的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集团背景的基金公司开始加入了群雄逐鹿中原的竞争。基金公司中的"银行系"开始显露出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巨龙入海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当人们还在探究银行如果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会对行业产生怎样影响之际,四大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系统内的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昨日在上海高调亮相。虽然这并非中国银行直接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但独一无二的股权安排还是使这家合资公司深深地烙上了"中银"的铭牌。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中银国际基金公司的股东结构颇耐人寻味。

    虽然是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但其中外资比例实际已经突破了目前33%的界限。由于中银控股和美林投资管理持有的股份相加已经达到处33%,而中银控股同时又持有中银国际证券的49%的股份,因此,通过直接持股和间接持股,中银国际基金公司中的外资比例实际达到了约66%,而这在目前合资公司中还是不多见的。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借助于中银特殊的海内外业务架构,中银系统在基金公司中的持股比例更是高达83.5%。中银系实际已成功"借道"登陆基金管理市场。

    对于"自家人"的公司,中国银行自然少不得殷殷期望。中国银行副行长张燕玲在开业仪式上指出,中银国际和美林投资管理合资成立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中银集团在进一步拓展投资管理业务领域与国际领先金融机构的一次成功合作。中国银行希望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充分发挥中国银行网络优势和海内外资源优势,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资产品和具有国际水准的服务。

    金融集团板块

    在中银国际基金公司之前,还有多家基金公司有着明显的金融集团背景。其中,最典型的当属中信基金管理公司。此外,两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和招商基金公司也有着很强的整体金融集团背景。

    在设立了中信基金管理公司之后,中信的金融帝国已基本打造完成。中信实业银行、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信诚保险,几乎囊括了目前国内主要的金融业务领域。另一大型混业金融集团光大的步子也不慢,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永明人寿,加上正在募集首只基金的光大保德信,光大同样完成了四大金融业务领域的战略布局。相比较而言,招商的金融脉络是近年来才梳理完成的。依靠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招商证券以及这两年新成立的招商基金和招商信诺保险,后起的它也拥有了目前不少基金公司羡慕的金融控股集团优势。

    基金公司的"金融集团系"已经展露出其超过普通竞争对手的强大竞争力。作为一家历史业绩记录的新公司,中信基金管理公司的首只基金之所以能在年初一举拿下百亿规模除了市场环境外,很重要的就是依靠了中信的集团资源。同样,招商基金在去年发行市道并不十分有利的情况下,能够一战成名依靠的也是招商的合力。

    市场格局重塑

    从目前的趋势判断,银行进军基金管理公司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已经进入了实战演习阶段。那么,这些有着强大的银行乃至金融集团背景的基金公司的大量涌现,到底会对现有的基金市场格局产生何种影响呢?

    事实上,如果说未来银行得以发起基金管理公司的话,其第一步极有可能会以类似目前保险公司一样的模式出现,即专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形式。而在业务上也将以集团内部资产管理为业务起点,逐步过渡至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对于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最先出击的就是近阶段市场颇为好销的货币市场基金。不过,是否会进一步走向共同基金管理公司则有着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集团内部已经有了"自己人",同业竞争的因素不得不考虑;一方面,专业分工的细分极有可能让目前已有基金公司牌照的银行集团在新设立基金公司时有一个相对的错位经营安排。

    "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由于有了渠道的基本保障,因此实际已无生存之虞。这一先天优势奠定了他们的基本市场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基金公司的"绝路"。虽然对于本体系的基金管理公司责无旁贷地倾斜优质资源,但战略合作模式的存在实际为其他优秀专业基金管理公司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当然,对于那些无金融集团背景,又无自身品牌优势的公司来说,其生存成本和空间的确显得越来越狭窄。

    从海外发展的经验不难看出,虽然同为金融混业集团,但还是有着比较明确的本源强势业务的,如花旗、汇丰的商业银行业务,安联、AIG的保险业务,高盛、摩根士丹利的投资银行业务等。单卖一个品牌的产品,即便它是一线阵营的,也会在长期竞争中被客户所抛弃,而在销售自身优质品牌产品的同时,同时兼纳其他优质产品,是一个顶端"金融超市"的典型特征。

    这一在国际市场已经为实践所验证的发展之路,相信也会在未来的中国基金市场发展之路上被再现。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公司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