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家庭资本”影响社会公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 |||||||||
单士兵 据7月29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日前,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推出第二部力作——《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报告指出,现阶段,中国社会还未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模式,其中还例举了一种重要形式:“干部子女当干部的机会比常人高2.1倍”。
“干部子女当干部的机会比常人高2.1倍”,这让笔者想到了一些诸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类的说法。那是因为,在长久的中国的封建社会,家庭伦理资源对人的发展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革除那种诸如“夫荣妻贵”、“封妻荫子”之类的封建的影响,势必会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笔者这种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这得从“干部子女当干部的机会比常人高2.1倍”产生原因说起。据中国社科院这份《流动报告》称,当前中国社会,人的地位变迁受家族影响较大,在流动机制的九个自变量中,父亲的职业地位、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和父亲的单位部门就占了三个。并强调:“父亲的职业地位”则对本人现职的获得有着显著影响,好职业的父亲更有可能帮助子女调换到好的工作。 也就是说,当前我国个人的发展机遇,受“家庭资本”的影响极大。笔者这里所说的“家庭资本”,主要表现为家庭的社会资本(父亲职业地位)、文化资本(父亲文化水平)和经济资本(家庭年收入)。而家庭资本对子女的发展影响,却又是无处不在的,而这种“家庭资本”的效用,损害的恰恰就是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有调查表明,自1978年以来,家庭背景因素和制度因素对个人教育机会的影响明显上升。家庭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等出身背景因素对子女的教育机会的影响力从1980年代初期的9.9%猛然上升至1990年代的17.9%,而近年来,这种影响仍然在上升。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依靠自身的权力,把孩子送进了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还有当前教育收费制度,也客观的造成一部分人不能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显然,由于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个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遇也是同样不同。 从中国社会资本的构成来看,主要是家庭、单位、学校等要素。而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特别强调家庭和血缘关系,大部分的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血缘关系的延伸和扩展。这样,尽管表面看来,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但是,从某种意义上看,其延伸的半径较小,并不容易形成更大范围内相互之间的认同和接纳。正如中国社科院这份《流动报告》所称,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模式尚未形成。这样,当个人寻求自己的社会发展平台时,“家庭资本”必然会广泛介入,也就出现了“干部子女当干部的机会比常人高2.1倍”现象。这恰恰就是政治权力和人际关系联系较紧的后果,这种情况还容易形成腐败,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笔者以为,要想革除这种“家庭资本”的弊端,首先就要破除漫长的封建社会留下的那种落后的家族思想意识,让社会融入更为开放文明的先进文化,培养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倡导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还是要把把公民的权利落到实处,通过法律制度,来确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用法律手段调节不同“家庭资本”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或矛盾。只有不断消除“家庭资本”的负面影响,才不会再“干部子女当干部的机会比常人高2.1倍”这样的现象,我们的社会才会形成更加公平与公正的流动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