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宏观调控下的三大行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08:03 中国经济时报 | ||||||||||
    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在钢铁、地产、汽车等几大行业进行,在此大环境下,这些产业上半年都走出了怎样的运行曲线?未来发展趋势又将如何?在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发展走势与宏观调控走向高层论坛”上,来自这些行业的专家分别给予了解析。     钢铁:投资过热得以遏制
    “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促进了钢铁全行业运行质量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大幅度增长。今年上半年,列入行业统计的66户重点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541.1亿元,同比增长60.16%;实现利税639.34亿元,同比增长50.93%;实现利润376.15亿元,同比增长83.08%。总的说来,重点钢铁企业盈利水平在进一步提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如上表示。     罗冰生说,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上半年我国钢铁市场呈现出以下四大变化:一是钢材市场需求和钢铁生产由超常增长转向理性增长。不仅数量发生了变化,钢铁生产和市场需求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产品结构还处于不合理状态,冷轧薄板、热轧薄板、镀层板、涂层板等品种生产能力不足,产需之间存在缺口。     二是钢铁业投资过热明显降温,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上半年钢铁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48亿元,同比增长54.7%,比去年同期回落41.5个百分点。     三是国内钢材市场价格经过暴跌后,走向合理价位区间。6月末钢材综合指数110.59点,比5月末回升2.03个百分点。     四是进口钢材由高增长转向负增长,出口钢材大幅增加。上半年进口钢材1804.06万吨,同比减少45.74万吨,下降2.47%,这是我国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半年进口钢材负增长的情况。     地产:发展预期向好     商品房的大量积压与城市人口缺房少房、豪宅供过于求与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房价居高不下与老百姓收入不高之间的矛盾,困扰着中国地产业。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认为,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没有起到充分的调节作用,地产业赖以蓬勃发展的二级乃至三级市场没有发育起来,旧的体制未能改变,加上银行里大量的资产信用资源被闲置和对投资性住房需求的误解,种种原因共同作用于本来就不十分坚实的地产业,使得中国房地产一直难以发展成像发达国家那样的“造就一个庞大中产阶级的最好摇篮。”     根据陈淮的推算,中国目前的地产业其实远没有供大于求。他认为,即使有20%的城镇家庭2700万户想要增加20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其需求总量就达5.4亿平方米。到2020年,预计城镇人口将增加3.5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这样算来中国的商品房其实不但没有过剩,反而存在巨大的缺口。针对“中国大多数居民买不起房”的观点,陈淮并不同意。他认为,普通老百姓望房兴叹的主要原因是二级、三级市场没有建立起来,住房存量资源的流动性太差。发达国家每年的房地产交易总额中80%以上是存量住房,而中国85%以上是增量住房。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是用老房加一部分钱买新房,中国是老房子不卖又买新房,这样当然就“买不起房”了。     如果能够解决二、三级市场的问题,稳定开发商和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规范地产业的游戏规则,中国地产业的发展预期将会向好。     汽车:市场仍不明朗     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生产总量267.71万辆,其中库存积压12.58万辆,库存呈现逐月增加的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由于国家对汽车市场的宏观调控,银行停止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一方面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造成经销商流动资金紧张,暂时抑制了汽车的消费。此外,汽车厂家降价频繁,造成价格期待,汽车使用条件的制约和汽车销售过分集中于大城市、没有开辟中小城市市场也是汽车销售情况不佳的重要原因。     2005年中国将取消许可证配额,国内的销售网络将重新洗牌,今年下半年消费者可能还会持币待购,明年汽车市场形势也不会明朗。贾新光预测,下半年宏观调控不会放松,消费贷款不会恢复,经销商的困难依然存在,今年全年汽车产量将在540-55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260-270万辆。     国内市场虽然不明朗,但世界各大主要汽车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并没有降低,反而在增强。目前各大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形成了270万辆的生产能力,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达到450万辆。控制供应链和销售渠道,扩张生产能力和抢占未来市场,已经成为各跨国公司新的战略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