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空调市场四大巨头领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07:07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2004空调年度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从各方透露的信息来看,这个“战火纷飞”的市场正继续向寥寥几家寡头集中。据悉,与去年相比,今年前三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可提高6-8个百分点。———编者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前7个月,国内空调出口总量、出口总额均比去年同期增长60%以上,其中前5个月的内外销总量已然超过去年全年。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几大一线品牌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又悄悄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向外挪了一大步。目前,格力、海尔、美的等行业十强厂商,已抢占了整个市场80%以上的份额。而剩下的不足20%,竟然有200家中小企业“抢食”。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

  四大品牌占据五成市场份额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报告,进一步印证了空调市场的“马太效应”。调查显示,按7月下旬的最新销售数据,海尔、格力、科龙、美的四大品牌,占据了国内空调市场51.9%的份额。今年空调品牌的淘汰率已从往年的20%-30%飙升至60%。2000年,全国空调品牌厂商约400家,今年虽有约200家在其中拼杀,但真正的活跃品牌仅50家左右。也就是说,今年约有60%的空调企业将遭淘汰。

  业内人士透露,几大巨头的“高举高打”,已经让二三线厂商心力交瘁、无力招架。好在今年国产空调的国际市场前景甚好,出口数量和回笼外汇显得颇为充裕,增速已达惊人的地步,这给二线品牌提供了喘息的机会。但是,以生产单一空调为主的三线品牌,则处于内外交困的窘境。据说,一些小厂已出现现金断流、难以为继的危险征兆。业内人士斗胆预言:“空调市场还有洗牌空间,最终剩下20到30个较强品牌,市场才得以进入新一轮的平衡期。”

  巨头也打价格战

  面对纷争的竞争局面,巨头们将规模大、成本低、资金足、辐射广、形象好等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二三线品牌不是动辄即以价格做法宝吗?今年好了,一向对此不屑一顾的巨头们,倒是主动发起了价格攻势。海尔、格力、美的等素来“高高在上”的行业三强也放下了架子,欲借规模优势给市场重新洗牌。只是到了6月末、7月初,全国酷热造成空调一度脱销,巨头们才顺势有所“收敛”,三线品牌也总算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在“后方”,以美的为首的巨头们大张旗鼓地跑马圈地,谋划所谓的市场新格局。2月底,美的在拥有顺德、芜湖两大基地600多万台产能的情况下,继续耗资11亿元,在武汉兴建第三大空调基地,建成后其总产能将达1100万台。6月,美的又与全球知名空调制造商东芝开利株式会社签约合资,在家用、商用空调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其欲做行业老大的野心昭然。

  海尔、格力等诸强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或整合优化营销渠道,或与海内外中间商代理机构结成联盟,或给产品注入新概念元素,不断在二三线品牌的伤口上撒盐。

  小品牌也会有出路

  巨头们前线后方的同时出击,让本不平静的空调市场荡起层层波浪,“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趋势愈发明显。一方面,海尔、美的出现了平均3.5秒销售一台或日售10万台的“历史纪录”;另一方面,二三线品牌却在为出厂的每一台空调的归宿而发愁。

  与此同时,主流厂商还纷纷发动外围攻势,大造“空调价格探底了”、“二三线品牌撑不住了”、“一线品牌合围了”之类的舆论,欲从心理上让杂牌厂家识趣地知难而退。

  但谁能武断定论,杂牌厂家们一定会在巨头面前消失呢?就像彩电市场,人们五六年前就预言杂牌厂家3年内将荡然无存,但许多从不抛头露面的小品牌至今仍活得好好的。他们或专攻酒店市场,或只做车用彩电,都取得了成功。空调市场如此庞大,怕是难以垄断。

  作者:本报记者杨勇 编辑: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