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银谨慎对待助学贷款新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03:1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为走出助学贷款“申贷两难”的困境,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最近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供了此类政策性贷款的市场化解决方案,特别强调了对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沪上各大商业银行虽然未对助学贷款叫停,但却普遍持谨慎态度。 中国目前正进入学生助学贷款还贷高峰期,但由于受政策本身的缺陷,以及近年来连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办公室人士告诉记者,中行助学贷款占银行业务的比重甚小,仅占零售贷款业务的0.1%(其中还包括商业性助学贷款),助学贷款的不良资产比房屋按揭贷款要高,但比个人投资金额贷款低。该行内部人士表示,虽然目前从零售贷款业务整体来看,助学贷款质量还可以,但由于其所占的比重小、还贷期限未到等众多原因,一些隐含问题可能尚未显现出来。 而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有关人士也同样表示,该行对助学贷款业务也持较谨慎的态度。据介绍,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行为,而国家助学贷款由于受其政策性要求约束,贷款风险大,收益小,采取信用方式无需担保,且国家对学生的违约也没有有力的制约和保障办法。 上海某商业银行人士接受采访时指出,在信用体制并不健全的中国,曝光“黑名单”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欠钱不还行为的发生。他强调,学生毕业了,会经常性换城市、换工作,银行不可能专门派人去这些地方了解这些人的行踪,而许多地方并不是曝光媒体所能覆盖到的,所以银行在发放助学贷款方面存在的风险还是很大。 另外,该人士透露,新政策的实施,上海可能与其他城市不同,并不设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构,还是按原来的老办法,由教委下达各个学校的学生管理处来管理。 该人士同时表示了一定的担忧,他说,“新政策的实施可能会让银行承担比原来更大的风险。由于新政策是对普通高校实行借款总额包干办法,也就是普通高校每年的借款总额原则上按在校生总数20%的比例、每人每年6000元的标准计算确定。这样一来,贷款金额必然增大。”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7月30日 第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