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如何迎对后配额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03:11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江海虹 陆圣

  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融合了众多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其实施与否不仅与数量和价格这些表象特征有关,更体现了中国纺织业与国外纺织业就某一种或几种纺织品在国际竞争力上的相互博弈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凸显产业竞争力强弱

  2004年6月28日,美国袜业协会国内制造委员会(HosieryAssocia-tionsDomesticManufacturingCommit-tee)等4家美国纺织业团体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正式提出对原产于中国的袜类产品(sock)采取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申请。这是继去年末美国对中国产针织布、睡袍、胸罩,今年年初秘鲁对中国多种纺织品采取保障措施之后,中国出口纺织品遭遇的又一次贸易救济措施。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7月21日,CITA在美国《联邦纪事》(FederalRegister)发布公告,决定正式受理上述特保申请并随即展开调查。根据美国国内有关实施程序,该特保案目前已进入30天的公众评议期,评议期截止到2004年8月23日结束。

  尽管“纺织品特保”摩擦高峰期已经到来,并且随着2005年1月1日的临近逐渐进入了高潮,然而究竟哪些产品在哪个时点会被国外采取“纺织品特保”措施却仍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且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目前国内普遍将中国纺织品遭遇纺织品特保措施归咎于“量增价跌”的出口态势,而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贸易救济措施监控预警系统所监控的6大类11个TC码共计110多种中国出口纺织品的数量增幅均已达到了两位数且价格跌势明显,难道这110多种产品在近期都会因“量增价跌”而遭遇纺织品特保措施吗?

  众所周知,在实施纺织品特保措施时,进口国必须首先证明来自中国的这种纺织品对进口国产生了市场扰乱。2003年美国CITA在认定中国三类纺织品造成“市场扰乱”时共提出了5条理由,这5条理由远远超出了数量和价格的范畴。所提理由特别凸显了中国纺织品对美国这三种纺织品市场产生的格局变化。

  值得关注的例子是,2003年中国箱包对美出口占美国该产品总进口金额的72%、进口数量的83%,而平均进口价格却下降了66%,从“市场扰乱”的基本条件而言似乎一定会被提起纺织品特保申请。然而由于美国国内箱包生产日渐萎缩,已基本上被迫退出了市场竞争,所以该产业提出纺织品特保申请的可能性和获得保护的机会很小。

  与此相反,2003年提出对华纺织品特保申请的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ATMI)以及本次提出纺织品特保申请的美国袜业协会国内制造委员会所代表的美国相关纺织业,则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据美方统计,尽管美国本国袜子产量已从2001年的2.07亿打降至2003年的1.66亿打,但其依然占有美国市场40%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中国入世法律文件并未对“市场扰乱”的定义及其标准给出确切规定,这既留给了实施方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凸显出实施方政府对本国的相关纺织品行业所采取的产业政策,成为在裁定是否采取措施时的关键。

  实证研究表明,人均增加值高、比较优势大、产业需求关联强、劳动密集型生产、反对势力薄弱、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往往能得到政府的较多照顾。纺织业的产业链很长,即便在同一个国家,其纺织产业链上各部门的产业竞争力和政治影响力也不尽相同,故而在判断某国是否会支持某种来自中国的纺织品采取特保申请时,应该作具体分析。

  总之,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融合了众多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其实施与否不仅与数量和价格这些表象特征有关,更体现了中国纺织业与国外纺织业就某一种或几种纺织品在国际竞争力上的相互博弈。

  注重产品竞争策略

  凭借着完整的产业体系、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丰富而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持续稳定的规模资本和技术投入,并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作为支撑,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有目共睹的。同时,被动配额的取消将推动世界纺织品贸易朝更加自由化和以市场因素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尽管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是中国纺织企业在后配额时代进一步开阔海外市场的拦路虎,但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更不是企业无法避免、无法逾越的一道壁垒。

  中国纺织业在后配额时代应对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过程中,除了需加强行业自律、避免盲目出口、防止“量增价跌”局面出现之外,相关生产企业和出口商根本上还应加强对产品国际竞争策略进行研究,即对自身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地位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和评估。企业特别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包括:本企业和原产于中国的同类出口产品在进口国的平均数量与价格走势;本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变化;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和策略;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失业率、产品库存和市场价格、重大事件的动态信息;其他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及潜在知识产权纠纷;进口国政府的产业和贸易政策等。企业既可以通过自身力量获取上述信息,也可以委托专业性的权威咨询服务部门进行更为系统、专业的竞争策略分析,从而避免进入那些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趋薄、进口国企业政府反应强烈的行业,有效降低企业出口产品遭遇“纺织品特保”措施所可能产生损失的风险,最终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做大、做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并非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惟一威胁。反倾销措施、特定产品保障措施在中长期仍然是其他国家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有效贸易救济手段。就在2004年6月1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C160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酯长纤面料启动反倾销调查。尽管证明倾销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产业损害”与纺织品特保中“市场扰乱”的指标体系不尽相同,但作为贸易限制性措施,其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维护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因此,加强产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不仅在中短期内是中国纺织业应对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的惟一良策,对于中长期降低反倾销措施和特定产品保障措施乃至反补贴的风险也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7月30日 第二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配额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