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土地供应不要一时“手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14:08 北京现代商报

  去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掀起了以开发区清理整顿为重点的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土地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收紧土地供应“闸门”,对制止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应。

  清理整顿全国土地市场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以大量消耗土地为代价的发展旧模式。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这种模式严重违背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只有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我国土地资源国情面临严峻形势才有可能缓解。正如有专家所指出的,在经济增长的油门已经开到很大的时候,如果没有性能优良的刹车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土地供应“闸门”收紧,盲目圈地之风被遏止,土地审批制度回归严格,“铁腕”措施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来自国务院五部委的检查验收信息表明,截至2004年6月,全国清理出各类开发区6741个,其中4735个已被撤销,占开发区总数的70.2%。今年上半年,全国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2575件,涉及土地面积21689.5公顷,其中耕地13341.7公顷。

  一年多的土地市场专项整治成效明显,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地方继续以占用土地为代价搞建设的冲动仍然强烈。从各地上报国土资源部的2004年土地供应计划建议看,仅需省以上批准的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就超过了全年用地计划指标。正如监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对土地违法者的查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造成近年来违法圈占土地盛行的一大机制缺失。

  我们想说的是,既然知道问题出现的原因所在,也了解目前各地违法违规的行为,而且治理整顿的工作也已经开展了一年多,那么,这样的“高压”态势就不能半途而废,绝对不能让违规圈地之风死灰复燃。目前土地供应“手紧”,不应该是一时的应急之策,而应该成为今后土地供应上的一个常态,建立土地管理的长效机制目前已经相当急迫,而且时机已经相当成熟。

  “手紧”,不是简单地一味供应紧缩,而是要从根本上实现土地管理的规范,在机制上要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完善用地者集约合理利用土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法制上要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土地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掌管土地“闸门”的有关政府部门就要做一个严厉而又“抠门”的管家。J051毛晓刚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