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终结猫与老鼠的游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14:01 证券时报

    编者按:近期一系列违规事件陆续曝光之后,中国信托业正面临新一轮的监管风暴,随着一批酝酿已久的规章及配套管理办法的出台,信托业风声鹤唳,有关第六次整顿的说法更是不胫而走。但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的利益,给市场主体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重塑信托业发展信心》,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信托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与初期投资人的抢购不同,信托产品不再受到追捧;以青海庆泰信托公司事件为导火索,依靠信誉为生的信托公司的诚信受到质疑;信托业频频暴露的违规问题,同样使监管层的监管水平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从“热捧”到“冷遇”,仿佛一夜之间,极端的两种境界在信托业上演。信托公司到底怎么了?

    创新还是违规?

    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真正的信托产品存在的历史不过短短2年左右。但在这短暂的历史中,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信托产品的设立常常是用以规避当时的政策限制为突破口。是创新还是违规?至少现在可以判断这把双刃剑不仅伤了信托公司自己,也刺伤了投资人,甚至监管层也感觉到了这股冷冷剑气的威胁。

    2002年7月18日,上海爱建信托投资公司发售了首只信托产品,这也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信托公司回归主业的开端。从当时投资人的身份看,中老年人占了相当比例。而信托公司的监管机构中国银监会制定的法规,显然是希望将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投资人排除在外。《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信托计划的份数不得超过200份,单个信托计划的最低规模为5万元。银监会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信托公司已经发售的信托计划涉及“15万群众”。

    随后,各家信托公司将本应完整的信托计划分批发售,“不得超过200份”的规定近乎名存实亡。不久后,银监会发布通知重申上述规定,信托公司被迫收敛。

    200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121文件”,旨在遏制房地产投资过热,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银行贷款的门槛又大幅度提高———规定自有资金(指所有者权益)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

    当地产商们向银行求贷无门时,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信托公司开始“拾遗补缺”。据了解,目前已经发售的信托产品中,房地产类信托比重高达三分之一。这引来了阵阵质疑,风险控制能力显然要弱于银行的信托公司凭什么这么做?至少信托公司的做法违背了央行出台这一指令的意义。无奈之下,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也要参照“121号文件”执行。

    目前,财产信托又成为信托公司的“新宠”。中诚信托率先推出了一项名为财产信托的信托计划,随后,各家信托公司纷纷效仿。在业界看来,此举最主要的意义是合理突破了200份的限制,能够“圈更多的钱”。但财产信托显然无法解决财产过户的问题。不办理所有权过户,信托财产的独立性难以体现,无法保护投资者利益。近日银监会又颁布规定,明确要求财产信托合同不得超过200份。

    信托专家邢成指出,少数信托公司频繁突破“一法两规”框架,以“创新”之名行违规之实,主要表现在:一股独大,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措施极不完备;明显缺少市场公允的关联交易,损害投资人利益;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较低,少数公司在历史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新的风险和坏账又开始继续累积。

    堵还是疏?

    至少分类管理的评价标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和批评。

    “分类管理”是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一次公开讲话中首先提出的。今年4月,他出现在安徽合肥的全国信托公司监管工作会议上,并明确指出:监管部门要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将信托公司分为三六九等,分别享受不同的政策待遇,以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

    据了解,银监会对信托投资公司分类的基本原则是:要求信托公司有良好的资本充足率;较高的资产质量;高层次管理效率和水平;稳定成熟的赢利模式和赢利水平;健全严谨的风险控制体系;真实、完备、全面的信息披露等。同时,公司治理结构也将成为评级的重要标准。

    但是此番用心并没有完全被信托公司所理解。

    一位信托专家明确指出,信托公司不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商业银行的监管模式对其监管显然是张冠李戴。

    相反,信托公司的发展模式与基金公司相似,考察的是资产管理水平,应比较基金的监管模式,考核公司的管理手段、能力、管理资产规模,而不是自有资金的规模。

    此举显见的一个后果是,将导致信托公司忽视信托资产的管理而盲目追求扩大资本金规模。

    他建议,银监会应引导信托公司注重对信托资产的控制,以及对信贷资产评级管理的手段和能力。

    一位信托公司员工抱怨,一方面,现有的监管限制了大多数信托公司培育出一个以信托为主的盈利模式,逼得信托公司违规,打“擦边球”,典型的“逼良为娼”;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报出挪用信托资金,信息披露不实,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信托公司, 又缺少合理的惩罚机制,退出机制。

    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监管部门需要达到的是动态平衡,而不是静态平衡。

    仅从短短两年的信托业监管与信托公司的扩张冲动来看,双方一直在玩着猫和老鼠的游戏。在监管措施严厉时,信托公司稍微收敛,而一旦放松警觉,信托公司则会不断试探政策的底线。

    过去,通常是采用“堵”的办法,先是默认信托公司的行为,而一旦社会批评声音渐大或出大事时,便采取严厉的措施,没有分析促使信托公司频频违规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信托专家呼吁,总是救火是不行的,而应该对信托公司的行为加强引导。通过规则引导信托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如果信托公司无法定位,无法找到行业的盈利模式,还会出问题。

    同样的是,当信托公司在试图由边缘走向主流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方式中对规则界限的试探,将面临更大风险。

    那正是一个主流公司应当摒弃的行为。

    此后,在大步扩张中如何与政策协调,如何使自己的每一步都“无懈可击”,这也许才是信托公司在此次整顿之后,在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主流公司时新的生存之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信托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