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股权分置 市场影响几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11:46 证券时报 | ||||||||||
    昨日三大证券报用不同篇幅载文重提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相关人士也正式发表意见,指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日趋成熟”、“全流通必须果断试点”。由此可以看出,解决股权分置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不久后可能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那么,其对股市将产生何种影响呢?     长期利多股市
    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一问题。     首先,全流通问题长期悬而未决,是股市长期低迷最关键的问题之一,也是机构投资者及中小投资者缺乏全力做多信心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从“股权分置与资本市场制度风险座谈会”参加机构的踊跃程度及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其次,通过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可以直接或间接稀释目前较高的市盈率水平,在付出较低代价的情况下与国际接轨。证监会规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表示,在解决股权分置过程中“双方都要作出让步”,这表明管理层充分考虑到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因此未来的解决方案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均可能可直接或间接地稀释目前较高的市盈率水平,对中国股市长远发展是有利的。而如果股权分置得到解决,将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发生根本转变。由于同股同权,将有利于减少国有股及法人股等大股东通过某种手段损害流通股股东权益事情发生。     第三,解决全流通问题不搞一刀切,流通股股东具有了充分的话语权,这对市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李青原认为,“全流通意味着上市公司第二次改制,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由证监会确定,但政府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做任何具体的方案。具体涉及某一家公司的方案应该由董事会提出并通过股东大会表决”。国家信息中心宏观预测部副主任徐宏源认为,“解决股权分置的前提是推出类别股东表决机制”。从管理层的表态可以看出,未来的全流通具体解决方案将不会一刀切,不同上市公司将根据自己具体情况,推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同时流通股股东也具有了话语权,在表决过程中的分类计票办法是流通股股东具有了否决权,这些都极大地减少了损害流通股股东的情况发生,坚定了流通股东的持股信心,有利于股市的长期稳定。     短期震荡难免     全流通问题困扰股市经年,说市场“谈全流通而色变”一点也不过分,投资者也将有一个从恐惧到认知了解及敢于投资的过程。体现到市场层面,就是短期内市场可能会产生震荡。但是笔者认为这种震荡将是暂时的,同时也不会出现一些悲观人士所预测的沪指“跌破千点”的现象。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目前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投资主体,由于其投资理性化及投资的蓝筹化,将减少股市的震荡;同时机构投资者普遍对全流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大面积减持股票的情况应该不会发生。     第二,实施全流通后,短期增加的股票供给对资金面产生压力可能并不像以前预料的那么大。李青原强调,全流通不等于减持,减持更不等于全卖。允许全流通后,对大股东转让股权也会做出相应的规定。因此可以预期,大股东减持股票肯定会有时间限制,也就是会让其缓慢释放。如果再考虑到上市公司是分批进行减持,短期内增加的股票供给将会有限。另一方面,目前机构投资者也在逐渐壮大,股市资金供给也在逐渐增加,因此,未来股票与资金供给仍将处于平衡状态。     第三,可以预期,国有股减持试点将会从优质股开始,不排除其股价不跌反涨的抢权情况发生,这势必对今后的全流通产生示范效应。笔者大胆预测,这很可能使全流通这个“利空”的性质发生转变,由利空变为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