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认识渐趋统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11:33 证券时报 | ||||||||||
    谨慎推进、先试点成功再逐步推广的模式,将继续成为未来实践的主流;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将在更广阔的视野内得以合理解决,从而有助于市场信心的进一步稳定     近日,有关解决股权分置的话题重新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且总的基调是:解决股权分置时机已日渐成熟。人们也注意到,与历次“国有股减持”、“国有股
    国有股减持与流通的话题由来已久,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讨论早在1996-1997年就已经展开,但真正进入实际操作试验层面主要是在1999年底之后。自那时至今,市场所经历的“三个段落”的事件,正好是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具体演进的写照。     第一阶段:1999年9月-2000年12月,国有股减持由“热身”到试点。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国企改革原则,其中提到,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为国有资本在部分领域的退出打开了政策通道,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实践与试点也从而拉开了序幕;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决定从同年4月份起,利用两年开始着手解决转配股这一遗留问题,其结果是不到一年时间即圆满完成,为国有股减持试点树立了信心。同年11月,国有股减持试点正式始动,10家公司公布了减持试点方案,其中中国嘉陵(资讯 行情 论坛)与黔轮胎成为最早的两家减持国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2000年底,云天化(资讯 行情 论坛)、申能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分别提出了国有股回购方案并最终成功实施。但试点减持的两家公司因为配售价格设置不合理出现认购不足,配售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使得其他公司的方案最终搁浅。     回顾这一阶段的总的特点可以看出,国有股减持发生在国有企业改制、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之下,在目标导向上定位为国企改革服务,方式主要有配售和回购。但因为定价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与合理性,因而受到市场冷遇。     第二阶段:2001年6月-2002年6月,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志,国有股减持由试点到正式实施。但是,因这一办法在指导原则(减持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充实社保基金)、具体办法(不考虑历史成因与市场承受能力而以似是而非的“市价”减持为基础)等方面出现的偏差,引发市场恐慌,在市场行情运行方面结束了3年以来的牛市行情而步入漫漫的调整之路。在该办法颁布仅仅4个月之后,2001年10月,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     第三阶段:2003年1月至今。2002年6月份以后,市场在这方面经历了半年时间的沉寂,但市场各方无疑都在重新反思,寻找真正合理的解决之道。2003年3月,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此为开端,国有资产有了新的、更具体的代言人。而国有股“减持”与“流通”,直到如今的解决“股权分置”的思路,进入了一个更理性、更务实的思考阶段。     回顾市场对国有股流通这一事关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全局与根本问题的实践与认识历程,市场经历由悲观到逐步充满希望的过程,正是我国渐进式改革在证券市场的真实写照。可以预言,在这一问题上谨慎推进、先试点成功再逐步推广的模式将继续成为未来实践的主流;对投资者而言,市场信心将在恐惧中变得平和,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将在更广阔的视野内得以合理解决,从而有助于市场信心的进一步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