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问题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08:58 中国经济时报

  张立群

  一、上半年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

  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正在朝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1,经济增长保持了较快速度。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2,农业生产出现好势头。粮食种植面积结束连续5年的下降趋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预计超过15亿亩,比去年增长1%。夏粮获得好收成,总产量达到10105万吨,增产4.8%。

  3,工业生产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工业增加值29822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682亿元,增长17.7%,比去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回落。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82亿元,同比增长28.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4.4个百分点。

  5,国内市场销售稳中趋活。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49亿元,同比增长12.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

  6,市场价格上涨在可控范围,且涨势有所减弱。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6%,其中,城市上涨3%,农村上涨4.6%。从月环比动态看,5月下降0.1%,6月下降0.7%。

  7,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利用外资继续增加。上半年,进出口总额5230亿美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出口2581亿美元,增长35.7%;进口2649亿美元,增长42.6%。进出口相抵,逆差68亿美元。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727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实际使用金额339亿美元,增长12.0%。外汇储备继续增加。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4706亿美元,比年初增加673亿美元。

  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5元,同比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345元,同比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同比加快8.4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

  二、下半年经济运行可能继续回落

  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宏观调控,控制的重点一是地方政府的土地开发和批租;二是银行系统的资金供给。既调控这些要素供给的总量,也调控其投向(明确了控制发展的行业)。既使用经济手段(例如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也使用行政手段(要求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进行直接审查,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查)。其机理是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控制土地和资金等关键要素的供给,辅以对部分行业投资的直接管理,约束经济自主增长的速度,减缓低成本迅猛扩张的力度。这些措施在控制经济低成本快速扩张方面收到了显著成效。

  第一,4月份以后的宏观调控措施,行政手段有所增强,对政令统一的要求比较严格,调控领域深入到具体的行业和投资、贷款项目,地方政府、银行和企业的自主行为空间明显缩小。土地和资金等关键生产要素供给增长减慢,各类微观主体对政策环境的预期开始发生逆转。第二,市场供求正在由部分短缺转向普遍过剩。去年以来市场供给偏紧的产品,主要包括粮食、钢材、水泥、有色等,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由于供给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则由于需求增速减缓(粮食主要是供给增长)。3月份以后,这些产品的市场预期先后发生变化,抛售库存的现象开始增加,价格水平也开始明显回落。这一变化将影响预期、抑制各类微观主体扩大生产、增加投资的活动。第三,货币供应和投资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长和物价存在滞后影响,预计在下半年将进一步显现,因此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水平会继续趋于回落。第四,消费结构的升级速度开始稳定,住房和汽车销售增速渐趋平稳,对产业升级的拉动有所减弱。第五,我国开始进入存货投资周期的下行期。按以往经验,2004年上半年应是存货投资周期性波动的波峰,按模型预测,三季度存货投资增速会有所回落,四季度存货投资将出现负增长。

  经济回落特别是投资回落具有一定的惯性,估计将持续一段时间,对此应该高度重视。如果政策保持稳定,行政手段减弱、市场逐步放开,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仍然可以保持在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保持在3%左右。

  三、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是由结构剧烈变化和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投资规模偏大,信贷增长偏快,部分行业增速偏高,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温度偏热,环境、资源、社会承受的压力加大。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结构剧烈变化和体制机制不完善。

  新一轮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剧烈变化的过程。此次增长起源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房地产、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汽车作为代表消费升级方向的终端产业,与食品、轻纺、家电等传统的终端产业比较,对重化工业和能源运输产业的需求要大得多。2003年与2000年比较,钢材产量翻了一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从产业联系的角度看,住房、汽车是终端产业,重化工业是中间产业,能源、运输是基础产业,相互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对钢铁、水泥、有色、石化、机械装备等重化工业产生巨大需求,打破终端产业和中间产业原有的供求平衡;重化工业的加快发展也必然对煤电油运产生巨大需求,并打破中间产业和基础产业之间原有的供求平衡。新一轮产业结构失衡导致新的市场供求缺口,并引起价格上涨,形成利润丰厚的发展空间,刺激相关产业迅猛增长。重化工业、能源运输产业都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加快发展必然导致投资高速增长。可以认为,这一轮投资高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新出现的市场供求矛盾的适应性调整。在原有的产业均衡被打破、新的产业均衡尚未形成时,必然出现由结构剧烈变化导致的一些方面的迅猛发展。

  从体制和机制角度看,由于约束和补偿机制的缺陷,导致了低成本扩张,加剧了扩张的力度。第一,土地开发成本很低。土地通常以协议方式转让,不能通过市场化交易反映真实地价,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不健全或不能严肃执行,一些地区甚至以零地价进行招商。第二,资金使用成本很低。扩大内需背景下,银根宽松,资金价格很低,而在经济升温、货币需求增加,物价上涨以后,利率却没有变化。第三,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很低。环保和资源利用方面缺少必要的准入标准和补偿标准,建设项目几乎不计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我国矿产资源税目前还是按照实物量征收,在煤炭等资源价格大幅上涨时,对资源开采的补偿明显偏低;而且煤、电价格脱节,资源型产品价格的上涨没有相应传导到最终产品。凡此种种,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经济运行和投资扩张成本低的背后,潜伏着一系列体制缺陷,如政府干预过多,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不稳固,市场机制不健全,价格不能反映生产要素的稀缺性,投资风险约束不到位,等等。

  我们面临着经济增长空间扩大和经济活动成本偏低的矛盾:一方面,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产业升级和剧烈的结构变动,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新的增长内容使工业化与城市化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都形成新的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土地、资金、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使用成本又很低,容易导致不计成本、忽视效益的低水平扩张,不利于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妨害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的问题,本质上是结构、体制和增长方式问题,是结构矛盾和体制缺陷的综合反映。因此,要达到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增长质量的预期目标,不仅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更需要协调推进市场导向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为促进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打好制度基础。

  四、认真总结经验,以市场为基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主导的重化工业化的启动,“计划轨”存在的基础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开始拓展到重化工业领域,民营经济和其他各种非国有经济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这些领域发展,垄断被打破,竞争日益激烈。国有经济从这些领域不断退出,依托国有经济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国有商业银行等也都必须随之转变职能。“计划轨”加快转向“市场轨”,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市场调节的作用迅速增强。

  当前的宏观调控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环境下进行的,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稳定需求和控制风险。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转向总量方面,以经济增长、物价、国际收支为核心;应该尽量减少行政手段,增加经济和法律手段。注意通过利益、风险责任之间的联系约束企业行为,同时加快制定征地补偿标准,制定国土资源和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各行业准入标准等法律法规,约束地方政府或企业对公共利益的损害。以保障生产和金融企业经营自主权为主改善调控模式。

  随着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市场竞争的风险,包括生产过剩的风险,将主要由企业、居民等市场主体承担,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特征(周期性的过剩,通过破产失业消化过剩;各种价格对生产和要素流动起主要调节作用等)将逐步明显。宏观调控体系的改革方向应该是:进一步减少直接的行政手段对市场活动的干预;规范和稳定宏观调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预测水平,通过宏观调控目标的适时调整协调财政货币政策,引导市场主体的活动,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优化经济结构。调节模式应该向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透明化方向转变。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