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中国经济与宏观调控论坛 > 正文
 
张军扩:当前市场形势和政策走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19:41 新浪财经

  张军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所长研究员

  主持人:我们非常感谢郭行长。下面第三个演讲人是我们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部的所长张军扩先生。他们对当前市场形势和政策走向,他们会给大家提供很多的信息。

  张军扩:各位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块交流一下对当前我们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国家市场形势、宏观形势的一些看法。因为大家对这个非常关注,我们所里每个季度都要对这个市场形势做一个基本的分析。有一个基本的情况,大家都从各种途径有一些了解,我今天主要讲几个主要的观点,就是对当前形势的研究和讨论过程当中形成的一些基本的看法,这些看法都不是特别的成熟和深入,我提出来和大家一块讨论。

  一、投资增幅回落比较大。我们感觉投资特别是从1月同比的增幅来看,应该说接近于正常的水平,但是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靠。

  二、对于当前能源和运输的供求紧张看法,这种情况并不能完全说明我们这个调控没有到位,也不能说明需要进一步采取更加严厉的紧缩的措施。

  三、对于CPI变动总体尚处于一个比较过的水平,我们总体看来,从目前来看,它是处于可以接受和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四、对于短期的对策我们还是主张在保持调控政策力度基本稳定的前提之下,进行适度的微调。

  五、中长期之内来看,应该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解决经济运行的一些深层的矛盾,我主要进这五点的看比。

  一、投资增幅回落已接近正常水平,但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靠。

  那么,大家知道从第二季度以来,我们国家实际上宏观调控从4月底开始,4月9号国务院开会,最重要的一些政策该是在4月下旬开始实施。通过这个实施,虽然这个调控政策效果明显显现,但是5、6月份以来,最大的一个市场的形势,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固定资产的投资增幅的大幅度的明显回落,我想基本的数字就是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是28.6,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5个百分点。城镇的投资在城镇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是在1—2月份是59.3%,这个数字在92、93年的时候曾经达到最高的第二个高峰。但是从这个同比来看呢,从3、4、5、6月份之后开始明显的回落。三月份回落到43,4月份34.8,5月份是43.8,6月份有一个小幅度的回升,是22.7%。问题是对这样一个投资的回落的趋势我们怎么看的?怎么样子来判断它到底是一个什么状况,我们有一个看法基本上认为它大体上已经回落到接近正常的水平。因为,根据2002年和2003年我国月度城镇工业投资同期增长的技术不牢靠。

  投资的增幅明显回落,投资增幅的水平大大低于2003年的水平,跟2002年的水平大体上相当。如果说我们考虑到宏观政策的调控应该说还会有一定滞后的效应,以及经济发展的惯性的作用,我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判断,当前的固定资产的增幅已经基本接近一个正常的水平,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

  虽然说它回落比较明显,而且从当前的增幅来看,也已经到了一个基本的接近正常的水平。但是由于我们投资的回落,主要是依赖于行政的办法,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所以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基础并不牢靠。大家说毫无疑问今年的投资回落既有经济的办法,也有行政的办法,但是总体上看,行政的办法还是比较更主要一些,大家都清楚的记得在4月25号之后,开展对各种投资项目的清理,包括在建项目的清理,包括对土地政策的收紧,对于信贷方面的收紧,都采取很多行政性的措施。所以,我认为实际上也是大家普遍的看法,就是说这次的投资的回落从主要的方面来看还是行政取得最主要的作用。这出现两个明显的问题,一个是行政办法缺乏弹性,如果这种办法持续时间太长,可能对于投资和发展的一些正常的情况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另外,通过行政的办法,没有触及到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所以一旦这些手段放松,也很可能出现反弹的可能性。所以,基础还不牢靠。另外,我们从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的项目来看,增长比较快。从项目数来看,增长4.5,但是计划资金的总额是增长30.8%,前来的投资增长的压力还是比较大。另外一点,从银行的信贷结构上面来看,今年以来信贷和货币的从4、5月份以来增幅的回落市场运行上有非常明显的特征。但是在这个特征之下,也有一个结构的问题,至少从1—6月份平均来看,虽然说1到6月份新增的信贷的数量和去年同期比较起来的话,是少增了3千多亿,分析这个结构,少增是流动资金和短期票据缺陷少增,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最为密切的中长期的贷款1—6月份平行起来不仅没有少增,还多增了738个亿。根据这个情况到6月份的时候有所改善,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中长期的贷款已经形成的总量压力还是比较大。6月份当月,中长期贷款新增量和去年同期相比是减少309亿,这个幅度也是比较大。但是,我们从1—6月份积累的新增的贷款中长期形成量来看压力是比较大。所以,中长期贷款增加比较多,从资金方面实际上也是对于投资的反弹提供了支持。所以,我想讲的第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说投资增幅已经接近于正常的水平,但是这个回落主要是依靠行政的办法,主要是依靠行政调控高压的手段下来的,所以深层矛盾没有解决,基础还不牢靠。

  二、能源及运输供求依然紧张并不能说明需要采取进一步紧缩措施

  从这个情况来看,二季度以来如果说大家觉得经济运行出现非常突出的矛盾,实际上主要在这个方面。虽然投资增长幅度下来比较明显,信贷也比较明显,物价回落也比较明显,但是经济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就是我们的电力,由电力引起的煤炭油、运输关系比较紧张,价格比较高。所以,这是应该说第二季度以来,如果说市场形势分析的话,供求矛盾分析的话供求方面出现的问题。比如说电力上半年分析全球火电提高120个小时,即使如此,夏季用电高期间全国还缺电仍然达3000多千瓦,煤炭的情况从5、6月份情况有一个好转,这是受季节性的影响。所以,这样的话,这些问题转到了铁路运输系统,实际上企业运输的供求的紧张状况和第一季度相比没有得到缓解,而且更加严峻了。第季度运输的情况只能满足35%左右,根据这个情况有一个观点认为,是不是我们的宏观调控措施还不够有力量,还没有到位,是不是特别是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还是过快,是不是还需要进一步采取紧凑的措施。我认为对于当前的能源和运输的紧张情况,确实是要做具体的分析,不能冒然采取行动,否则错过对经济调控进行微调的最佳的时机,原因有两点,第一,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投资的回落到工业生产的回落,再到对于能源和运输压力的减少,可能会需要一定的时滞,因为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的减少,并不取决于当期的减少,最主要的是工业增长的情况。

  从二季度增长的情况,虽然投资增长过大,但是从工业的回落情况来看,并不像投资回落的那么明显,当然我们也不希望回落的那么明显。我们上半年规模以上增长的速度是17.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点,工业的增长也是回落的一个情况。三月份最快达到了15.4%,所以并不是那么的明显。所以对于能源和运输压力的减轻程度也不像投资减轻的那么明显。另外一个因素,能源及运输的供给能力的增长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它有一定的周期。今年我们电力部门可能要电力投资增加3千万瓦时到4千万瓦时的能力。不管是电力、煤炭还是铁路运输,从发现供给紧张到形成生产能力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滞,不是宏观调控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政策就在短期解决问题的,这需要一个周期,一个时滞。估计大下半年之后,至少在电这方面会有一个好转,我们的一个基本的看法是对当前能源紧张的情况会作进一步的分析,需要加大紧缩的力度。

  三、对于当前CPI的看法。

  今年上半年我们国家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是3.6%,这个涨幅也是在最近大概四五年以来涨幅最高的。其中六月份的涨幅达到5%,大家注意市场的情况会想到人民银行曾经说要是达不到5%的话,可能要加息的问题,所以是大家关注的一个指标。

  五月份下降0.1%,对于CPI涨的同比六月份5%的情况在经济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中也有不同的看法,看来我们的通货膨胀率很高,压力很大,也是主张继续控制。我们认为,对CPI的情况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总体上还处于可接受和可控制之内。分析当前的CPI上涨对于粮食和食品的价格的影响,我们主要考虑五点:

  (一)、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在今年1-5月份CPI是3.3,在这当中有2.88个百分点是由于食品和粮食价格上涨所引起的。如果扣除掉食品粮食价格的影响1-5月只有4%,1-6月份也是一样的。按照最近统计局的说法在3.6当中,由于粮食和食品价格的影响所带动是80%以上,也是绝大多数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粮食价格上涨所引起的。如果我们再考虑到国际能源价格的影响,如果用国际上经常讲的核心CPI指标来讲的,CPI的涨幅是微乎其微的,为什么要用这个核心CPI来观察物价的情况,CPI的指标经常会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状况,粮食和能源价格对于CPI的影响和宏观政策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我们现在粮价的上涨并不是宏观政策影响的,正常的因素调整农业结构。在能源方面也是一样,包括一些非经济的因素,就是能不能打仗等等这些非经济的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核心CPI的上涨是微乎其微的,新涨价的因素是次要的,发展的因素是主要的,占到60%以上。在3.6的涨幅当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翘尾巴因素。今年四季度的时候价格上上涨了很高,同比起来每个月和去年都差不多的,都很高,大家都叫这个因素为翘尾巴因素,实际上是一个计算的技术方法所带来的。第五月份和六月份我们感觉上价格根本没变或者下降了。

  三、进入到四季度以后,CPI涨幅将会明显的回落,我想这个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因为翘尾巴的因素。去年是从四季度开始涨的,到今年的四季度之后,去年的基数就高了,这个基数就会大大的减弱,按照统计局的计算,今年三季度翘尾巴的因素就会涨3.5个点,今年七八月份环比不涨,同比也会涨4.5左右,到四季度只有1.6。第二的问题是,对粮食和食品价格的影响。现在为止,但是还不是特别的统一,我们基本的看法是粮价到四季度会保持相对的稳定,不会跌,主要我们的夏粮已经丰收,早稻已经丰收,扭转我们过去35年以来粮价连续下降产量的局面。夏粮在播种的时候,去年粮价上涨之前,对于今年夏粮的播种面积的扩大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今年秋粮的播种面积是预计是增加了,因为有国家一些政策。如果今年秋粮灾害不是太大的话,今年秋粮丰收也没有问题的。从咱们国家农业专家来讲,涝灾是一条线,旱灾是一大片。如果产生涝灾的话,河边的粮食种植可能会受一些影响。总体上讲,到了下半年粮食实际方面的增产,预期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估计粮价不会进一步大幅度的上涨,跌的幅度也很小,还存在一定的缺口,估计粮价还会很高。预计到下半年粮价还是一个平中趋稳的情况。

  四、粮价的上涨是一个利大于弊的事情,总体上是一个好的事情,并不是一个坏的事情,我们这次粮价的上涨主要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粮食供大于求,粮食价格大幅度的下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上我们政府采取了一些主动调控的措施,形势有所好转。由于粮价的大幅度的下跌,大家知道,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由于承包制和粮价的上涨,农民收入曾经持续了将近十年快速的增长,从80年代90年代初农民收入增长都是比较快的。到了90年代以后,农民收入增长一直是比较慢的,这个和粮食价格是有关系的。虽然政府一直提出要实行比较好的政策,来鼓励农民种粮,实际上并没有很好的实现。今年上半年农民的人均收入是增长的16.1%,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1.2%。这是多年来首次农村居民支配收入高于城市居民,但是粮价的上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跟粮价上涨最主要的负面的影响是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需要采取的政策是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的制度,如果能得到补贴,受益的是我国8亿农民。粮价上涨还要看到这一点,不要因为促进了CPI的上涨,为了控制粮价控制CPI,控制粮价上涨是得不偿失的。

  上面价格的上涨对CPI价格的上涨是很有限的,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因为CPI除了食品和粮食之外,还有七大类,总共是八大类,粮食和食品是一大类,其他像衣着、家电、医疗、文化娱乐、居住等等。从一季度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原来我们预计因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很猛,可能会刺激到工业加工品价格的上涨。现在看来这一点对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对于CPI的推动作为是极为有限的,不能说没有,从降幅的减少可以看到影响,但是很有限的。从下半年的情况来看,由于能源、原材料的价格开始回落,从下半年的预期来看,这一块对于CPI的影响会进一步的减弱,不是增强,根据这样的情况来分析,我觉得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前CPI还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今后两个月同比涨幅可能还会进一步的提高,我估计七月份会超过。这是对于CPI一个基本的分析。

  政策怎么样,根据目前的情况,我认为总体上来讲,市场运行还是处于一个健康的状况。在能源、物价这样一个领域,不存在我们需要担心的问题,也许投资、信贷下来了,主要依赖行政的办法下来了,但基础还不牢靠。在短期对策方面还需要注意这么几点,我们行政的办法短期要不要放松,我的看法是短期内,至少一个月之内,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因为根据实际调查的情况,企业实际的情况到经济数据所显示以及我们对深层次分析,实际上这次利润是很大的。

  二、行政的办法虽然短期内不宜大幅度的放松,但是可以微调。我的想法主要是这么几点,(一)在信贷政策上面确实要实行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一调控,国有企业、大企业是受益的,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受影响的程度要大大的超过大企业和国有企业,特别是是在信贷政策方面,更是这样,所以要适度放松对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流动资金的支持。(二)实际上对于投资项目的审批,在各个国家都是存在的,但是最主要的是社会性要求采取行社会性的要求,在质量上也会控制投资结构和投资规模,当然更有弹性,尽量多采取这样的措施。(三)如果中长期贷款的利率不改变利率的问题,投资就会增加,所以根据行政政策经济政策配合的情况,到一定的时候,根据这个情况来看,我估计在三四季度是不是要采取一个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的利率。

  三,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主要有两点。

  (一)有效保护、引导和规范地方政府投资和发展的积极性。

  是对于城市群众生活的生活补贴,可以建议专门对于低收入群体的物价的指数,根据大家的支出的结构,可以把这个工作挂钩做好。更为重要的是我想就是说要更多的关注解决运行当中深层的矛盾,我信这个其实也是遇到比较多的问题,我看这个会议的议程,一会儿由卢部长来讲这个问题。实际上地方政府的投资积极性实际上照我来看,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宝贵的因素。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外国人经常苦于投资不足、需求不足,而我们的投资成本非常大,但是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规范。我想地方政府投资的冲动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我们转移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完善,各级地区政府财力各个方面都和地方发展的待遇紧密相连。比如说一个西部穷县的县长,和东部富县的县长待遇肯定是有天壤之别。所以,动力是非常强的,但是在于怎么样引导、规范、约束。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各地的政府不仅有这样的动力,而且对于趋于区域之内的各地经济的资源包括国有、私有的资源,它的干预、调动、动员的能力还比较大的,采取各种合法的和非法的手段,调动能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如果不进行规范、约束可能就会发生不好的现象,别只顾眼前的利益,不看长远的利益,不顾当地的财政状况,搞一些形象的工程,如果没有好的制约的政策的话,就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我们既要去约束规范,又要保护这种好的积极性。

  (二)加快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银行的改革。

  (三),怎么样扩大居民消费和调整积累和消费比例的问题。

  我想这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消费从消费本身来看,增长率都不低,今年上半年机密消费增长是6.8%,6月份是13.9%,这样一个10%以上的增长水平,单纯从小的来看并不低,一个国家居民消费增长在10%以上是很低。问题在于我们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不协调。去年我们投资达到30%以上,一年生产出100个东西,只有小是50多,一小半是用于投资了。那么如果说投资形成一个新的生产能力,形成新的生产的更多的消费品,如果长期维持这样一个格局的话,必然会造成生产能力的过剩和通货紧缩的问题。这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从消费来说并不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我的基本的一个认识,我觉得还是说这个问题的存在主要还是和我们国家的消费居民收入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居民收入差异比较大。由于一些基本的因素,中国人可能储蓄的习惯比较强的,但是和我们的收入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怎么调整这个收入的结构呢?其实又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和解决这个深层次的问题。我想,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所长给我们讲的问题,下民请大家提问,还是两个问题。

  提问:您谈到的如果行政控制发生以后会有反弹,那么有没有进一步的试调这个反弹的高度是多大?有没有什么制度制约这个反弹。

  张军扩:,这个取决于我们政策的情况,取决于我们政策怎么放松?放松多大的程度?如果说我们各种措施都取消的话,这个反弹会很高的,达到30—40%以上,在6月份有一个小小的反弹,这个不代表我们会受到一些短期的影响。但是,我们经济因素、经济手段没有采取的话,行政手段再放的很松的话,我想反弹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提问:您真的认为是中国的通货膨胀是5%吗?瓶颈和中国通货膨胀是有问题的,所以通货膨胀没有充分的释放出来,在中长期以来可以说是建电厂,如果这个价格完全卡死的话,经济有上升的情况下它会带动一些耗电量很大一些行业的投资,导致给经济过热,给这些发电行业投资的扩张反而是一个加速的作用,一旦把这个价格稍微放松一下,承受力是很大的,任何的行业都是需要电的,反而会导致CPI的增长。

  张军扩:因为通货膨胀率是高其是低的话,首先取决于我们对的定律,什么叫通货膨胀?从经济分析和研究,你拿任何一个教科书来看的话,就是用CPI来定义的,主要是对消费者居民消费价格的指数。为什么呢?这个消费居民的收入直接影响到收入的水平,所以这个是国际普遍的或者是理论上最主要的一个通货膨胀的指标。如果用它的来讲的话,不仅没有用那么多,50%肯定是高多了,我们的实际的通货膨胀可能更低一下。如果我们CGI生产资料的话,这一块比较高了。这个在各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的指标,如果这个上涨太猛的话,可能对整个经济运行的话,产生很大的影响。是不是叫通货膨胀,规范的来讲,主要不是以他来衡量通货膨胀的。但是,消费品市场确实是能力生产过猛,可能会产生另外的情况来体现,包括企业的破产、企业利润的降低等,所以我不是说用一个通货膨胀这样一个概念去说,而是去说到底CPI怎么样?在中国目前最好的办法是CPI怎么样以此来判断我们财政的政策。

  主持人:由于时间太紧张了,我们对张所长的报告和回答表示再次的感谢。最后一个演讲轮到我了,我又是主持人、又是演讲人,下面由我来演讲。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