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中国经济与宏观调控论坛 > 正文
 
张卓元: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19:38 新浪财经

  张卓元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对这次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学家认识很不一致。前一阶段的分歧主要在中国经济2003年以来是否存在过热问题上,现阶段的分歧,我想有几点:

  1、是结构问题还是总量问题,或主要和首先是结构问题还是总量问题。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2、中国经济有没有软着陆的问题。

  3、宏观调控是已取得明显成效还是离目标还比较远。

  4、当前要不要加息?等等。

  下面是我个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一、这一次中国经济出现的是同1988年、1993年类似的由投资过热引发的总量失衡和经济过热现象。

  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发区热,房地产和汽车产业的超高速发展带动了钢铁、建材(水泥)、有色金属(铝)的需求急剧增长,投资、货款迅速扩张,导致煤电油运紧张,投资品价格两位数幅度上涨。

  这次结构问题突出,部分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投资成倍增长,需下大力气抑制,但要看到,这正是由总量失衡带来的和总量失衡的表现。

  有人说,现在中国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至今没有改变。这个说法不能解释为什么近年来各种价格指数都在上涨(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为正数1.9%)。主要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是事实,但不能因此等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而只能抑制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幅度,一旦投资降温,经济就能较快“软着陆”。

  这次宏观调控又一次证明,经济生活蹦得那么紧,煤电油运那么紧张,对经济发展、体制改革、人民生活都不利,改革和发展都要在经济稳定中才能顺利推进。

  二、经济增长率控制在8%左右,通胀率降到1—3%,估计要到明年。

  由于2003年下半年各方面对经济是否存在过热问题认识不一致,尽管也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但是不够有力,各方面配合不够,以致于“叫停不停”,2004年第一季度投资增速高达48%(名义值,实际值也达37.5%),大大高于2003年的26.7%(名义值,实际值24%)。4月份采取比较有力的措施,有点“急刹车”味道,土地三个暂停,银行几乎停止贷款,处理“铁本”,清理和检查投资项目等,五六月份起开始见效。投资、贷款、物价涨幅等都回落。但由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惯性,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仍然在9%以上,投资、贷款增幅仍较高,特别是物价涨幅(居民消费价格)将高于3%,突破原定指标。所以,“软着陆”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实现。

  三、居民消费价格全年估计上涨4%—5%,利率提高很难避免。

  今年1—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3%(其中5月份同比上涨4.4%),工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14.8%。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多。

  下半年价格走势大体是:

  1、粮价基本稳定,肉蛋禽等价格仍将上涨。

  2、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将有所回落,但仍可能在高价位上运行。

  3、煤电油运价格还会上涨,电每千瓦时提价2.2分,公路货运价将涨20%。

  4、服务价格上涨,一些地方拟出台的调价项目包括:教育收费、医疗服务、水费、城市公交票价、房租、煤气费等。

  5、去年涨价的翘尾因素在今年第三季度达到峰值,将推动价格上涨。估计第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5%—6%之间,第四季度回落至3%左右。

  由于物价仍在上涨,涨幅早已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原材料和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率也已高于一年期贷款利率,呈现明显的负利率状态,因此利率的调高不可避免(温州市场利率已提高到10%以上)。最近,美联储开始调高利率,且将继续调高利率,这就为我国调高利率创造了现实条件。估计央行将选择适当时机,小幅提高利率。

  四、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很有必要

  十六大报告提出: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现在有三种说法:继续坚持积极的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转向中性,实施适度偏紧的财政政策。最起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调整,今年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相当一部分可暂不动用。

  货币政策,央行已公开宣告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紧取向。但4月下旬银监会官员通知商业银行停止贷款的做法应于避免。

  宏观调控既然首先是总量调控,“一刀切”似乎很难完全避免,比如利率的调整、土地的三个暂停主要是“一刀切”的。

  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健在于深化改革。用经济手段有效调控宏观经济,也要靠改革。

  在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时,仍应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改革审批经济体制。

  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地方,要反思我们的体制,包括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是否有欠缺之处。

  逐步实现主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控经济运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