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结合宏观调控 继续推进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柏晶伟

  从四五月份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7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投资结构还不尽合理,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矛盾尚未有效缓解。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提供了有力证据。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针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的改革取向,学术界的争论十分热烈。7月17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会聚在京的部分专家学者召开“2004年上半年改革形势分析会”,就此轮宏观调控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就如何启动新的改革进程提出了建议。

  我国已进入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阶段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政府主导集中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我国市场化改革已经把一般的商品和生产要素两个市场分开,但是政府对土地供给、货币供给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保持一定的主导权,比如市场化供地,由2002年的15%提高到2003年的30%,就是说70%的土地供给是行政拨付的。

  我国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初步形成,但是政府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上仍然尚未完全摆脱这种重要角色,并且还有加强的趋势。例如,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占了44%,民间占到56%。今年到五月份政府的投资高达60%,民间下降到40%。

  近几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有所增加,但是财政支出的大部分是在竞争性行业,2002年中央财政的支出,公益性支出是12.98%,如果除去7.38%的行政支出,公益性的投资只有5.6%,而2002年中央财政在竞争领域的支出仍然高达36.7%。

  政府改革虽然削减了相当数量的审批权,但在各方面尤其是部门利益的诱导下,有些重要审批权控制得更严,并且在宏观调整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如关于信贷资金的问题,关于农用地转让的方式,都有明显的加强控制趋势。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的背景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企业的事,或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体是企业、是社会,政府的作用是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从这样一个论点出发,下一步改革就是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政府转型区别于一般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因为它涉及到与此相关的比如说经济体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是政府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转型不到位,国有企业改革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是比较困难的。

  政府转型涉及到市场化改革同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在一致性的问题。它更涉及到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相互关联和相互配套的问题。

  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反映了我国新阶段改革的特点。总结二十五年的改革经验,现在应当明确提出或者确立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

  农村改革任务仍然艰难

  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国务院一号文件提出今年要推进四项改革,即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迈出了非常大的步伐,但后续改革的任务仍然非常艰难。今年有两个省已经取消了农业税,有11个省农业税降低了3个百分点,农业特产税已经全部免征了,中央财政今年拿出205亿元作为农业税费的补贴,加上去年的转移支付,实际上中央财政用于支持农村税费改革的资金已经高达511亿元。可以说中央财政为农村税费改革支付的已经最高了。

  为什么说后续改革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呢?取消农业税是非常快的,我想明年、后年都可以取消。但是取消农业税以后有两个问题难以解决:我们的基层政府非常庞大,平均34个农民就要养活一个官员,要维持这么庞大的政府机关,仅仅靠中央是不够的,给农民减负以后如何推进基层政府的改革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此外,农村的基础设施谁来建设?过去60%到70%是跟老百姓收税,乡事乡办,村事村办,需要支出多少钱就跟老百姓收多少钱,现在不行了,将来农村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医疗卫生这些公共产品谁来提供资金?金人庆部长明确提出,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但真要做到公共财政的阳光照到每一个村落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经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政策目标,就是要全面放开粮食的收购和销售。5月份我们出台了一个粮食流通条例,这个条例应该说跟大家的预期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要放开粮食的收购和销售,要建立真正市场化的粮食购销体制,还有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首先,国有粮食企业和国家粮食部门,两家的关系仍然是政企不分的。其次,中央储备粮是官方部门,现在却有非常明确的经营的目标,这是官商不分。第三,建立市场化的粮食机制,必须要提出一个管放结合,现在我们放得不够,我们对粮食流通的调控办法仍然带有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没有放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市场化的流通体制。管必须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管,管放结合,怎么在放的基础上来管,这个问题也没有真正解决。

  关于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目前的土地征用政策存在重大的缺陷,法律也存在重大缺陷,可以说还没有办法保证农民的利益。需要说明一点,有人讲1997年以来,我们已经侵占了一亿亩的耕地,已经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准确。1997年以来我们的耕地减少了一亿亩,但其中67%是退耕还林,使得9700多万农民受益。此外还有农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民挖了鱼塘、种了树,所以说耕地减少了,以上两点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我们的非农建设用地造成的耕地减少是第三位的,而且每年都在合法地占用。当然现在有滥占的了,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存在严重地侵犯农民权益的问题。中国城市化要推进,对土地必然要有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应该满足这个需求。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利益一定要受到保护,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征地标准太低了。

  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们今年有8个省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试点,今年下半年据说有21省,信用社的改革有三个问题是不确定的,前景如何还要拭目以待。第一,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是否因为信用社的改革而得到了缓解?很多地方都没有缓解。第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不是不良资产降低?中央政府要拿出一半的钱来消化地方政府的坏账。现在很多省份的资本金的重组率已经到41%了,为了拿到央行的钱,惟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资本金的重组率。第三,花钱能不能买一个好机制?信用社改革有一些地方是老百姓排着队要求入股,但是在很多地方不是说老百姓排着队一定要入股,这样就变成了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的一种博弈。如果还是内部人控股,这个改革的风险是很大的。

  劳动就业是宏观经济的核心

  蔡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

  宏观经济学把失业看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摩擦性失业,业者总要离开现有的岗位找一个更适合的,在两个岗位之间有一个时段的工作。二是结构性的失业,也就是随着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业者过去的工作没了,要去适应第二个岗位,到新岗位前,要培训、要提高技能,这个过程也有失业。摩擦性的失业是任何社会都有的,永远不可能消除,而且是一个有活力经济必然有的,但是有多高就有了差别,因此人们把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合起来叫自然失业。三是周期性失业,也就是经济冷了失业率就高一些,经济热了失业率就低一些。实际上我们往往很长时间不能分开不同的部分。

  根据我的推算,目前的失业率在7%以上,其中80%左右是由自然失业率构成的,也就是说因为摩擦性的也好,结构性的也好,要想缩短它在这个过程中的摩擦和结构失衡,就要有好的制度环境,要有好的归置,有好的劳动力市场,有信息渠道的通畅,有好的培训机制等等。从这个角度看,治理失业首先是改革的问题。

  为什么这几年的经济增长不能够带来相应的就业?我认为,我们的失业中很大一部分是自然失业,但宏观调控目标只能触及周期性的失业,只有剩下20%、30%的幅度可供调整。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从财政政策到货币政策,都是倾向于大企业、甚至还倾向于国有企业,而这些项目解决的不是劳动带动型的就业,越是大力支持的产业恰恰是不带动就业的产业。反过来,要宏观调控的时候,要减少投资的时候,首先调的是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微型企业等等。因此,这个也证明了改革是没法设计的,还得创造好的环境让它自己去发展劳动力市场。

  劳动就业也是宏观经济的核心,第一它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信号,经济增长的速度快还是慢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最大化就业,现在我们没有明确的目标。第二,充分就业和最大化就业是科学发展观的真实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业是体现老百姓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的,怎么落实是关键问题。(下)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