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江南大宅门(连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01:3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陆士虎

  十

  清康熙二年后,南浔镇花园弄边的封火山墙里留下的一块大宅旧址总让人毛骨悚然,无人问津。过了很多年以后,这旧址却突然卖掉了,并建起了一座中西合璧的新宅,由南、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北、中三部分组成。

  新宅主人曾扬言要与张家(石铭)“别苗头”(攀比),你建西洋楼,我建红房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厢为主体;南、北部中式建筑却融入了西班牙式建筑,其中北部两幢通体红色的西洋式砖楼尤为壮观;东面沿河的半圆形石驳岸别具一格,各幢建筑前后左右间隔空间不臃不挤,不同于张宅以备弄、角门、耳门连接,回廊一边朝向天井,还采用电灯照明(自备发电机)。从巴洛克式的柱头造型到木质百叶窗,从欧式彩色玻璃到法国进口的马赛克、壁炉,无不体现十八世纪“西风东渐”的演变。据“老南浔”菊人伯回忆,承造此宅的是南浔的“邬记木作”,这里原有一抛球场,边上一角是奶牛场;东西河边的钟楼上曾有一口很大的西洋自鸣钟,远近都能听见它的钟声。新宅主人当时约三十多岁,浓眉大眼,留着长须,常穿一身长袍,似乎与红砖、罗马柱不属于同一时代。他每次进进出出,总有一些意味深长的目光若隐若现地跟随着他。终于有一天,邻居告诉他,这封火山墙里死过许多人!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京城派来的官兵在此掘地三尺,挖掉墙脚,夷为平地……

  “我觉得这也没有什么。你们说这地方不吉利,我占过卦,是大吉签!住在这里是大大的吉利!”

  听的人呆住,问:“怎么会大大的吉利?”

  “我请风水先生看过这里的风水,大难过后必定大发!中国老百姓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而穷也不过三代。想想也是,几千年弹指一挥过去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至今依然走着这一怪圈。不知何日才真正能遁出此风水八卦,从历史的怪圈中走出?照此逻辑,这旧址死掉的那些人,他们没有享受的寿命和福气,都会统统留给以后住的人!也许这就是福不过三代,祸也不过三代……”

  “咳咳,你真的不害怕?”

  “我久闯江湖,混迹官场,见多了世态炎凉,风波艰险不可畏也!”

  好!出语不凡,落地有声。听的人目瞪口呆,心里却不得不暗暗佩服。其实境由心生,很多恐惧和不安的情绪,都是人们在习惯或习俗的框框里面,给自己预先框死了的。新宅主人识破了这个秘密,便闯入禁区,来了一个逆向思维的自我化解。这位新宅主人,就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老三刘安泩(1876—1950),字渊叔,号梯青,为宋氏所生,以“崇德”名世。光绪十五年(1893)秀才,直隶省候补道员,钦加三品衔。因劝办山西赈捐,奏保二品顶戴,赏戴花翎,特赏头品顶戴,正一品封典。他17岁时与河南特用道姚宝勋之女完婚,生有二子(承棨、承柟)三女(承新、承宜、承明)。12年后姚病故,又娶宁波“中国地皮大王”周湘云之三女为妻,另纳陶氏。又有三子(承柱、承桐、承栋)六女(承文、承玉<早殁>、承铭、承鈫、承钰、承钧)。

  其实购买旧址前,刘梯青早已查过有关史料。元末明初,南浔达官弟子华宏纲在此建一园林,名“小桃园”。旁边有一小巷,就是花园弄。至明末时为富户庄允城(廷鑨之父)居住,其子庄廷钺在内建“百尺楼”为读书处。清初发生的“庄廷鑨明史案”,是清代最大的文字狱,使这里抹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大大强化了后三百年南浔文化的“政治免疫力”。

  我想,刘梯青阅读这起惨不忍睹的江南书祸,是需要有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他的意气风发构成了一种深沉的反弹力,用自己的双肩顶开了血腥的闸门。但沉重之门非刘梯青的铁肩所能承受。刘梯青看到了腐朽,看到了这个没落王朝的毒瘤:大兴文字狱,以巩固摇摇欲坠的满清统治。他要用自己的安居之巢来填平这个病态社会的丑恶,连同他新思想的渗入,来淡化那已飘然逝去的暴虐岁月。

  好个不俗的刘梯青,竟然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从钱氏购地筑屋,光绪三十四年(1908)竣工。大宅称刘氏梯号,老百姓则叫它红房子。因他有“述袭为园之志,抱守古迹之心”,沿承三百年前“小桃源”之意,园林改名“留园”,正好“留”与“刘”

  同音。陆树藩《留园记》写道:“春之日,惠风和畅,花月木茂,好鸟时鸣;及乎夏季,池上荷花盛开,红白相间,妙香扑鼻;秋则筱烟蕉露,爽气逼人;冬则风雪之中,离落横枝,梅花索笑,四时乐赏于此,俱具清明幽雅之娱,无繁华绮靡之留……”。遗憾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留园后一部分赠予外甥徐氏所有,故称“徐家花园”,但毁于抗日战争期间,至今仅存荷花池了。

  刘氏梯号修复后开放的第一天,我与老同学顺泉兄跨过厚厚的石库大墙门,走进了这老房子。透过那些西欧式的罗马柱和红砖砌成的高墙,我怀着极大的悲悯之情,凝视前人们面对的那片苦海,那片黑暗,那片血雨腥风,心想当年刘梯青不知如何体悟这样的生存空间,伴随他度过的,一定是那一个个孱弱生命的凄惨呻吟。

  也许是顺泉兄敏感到我的情绪,就说:“这里曾是清代最大的文字狱———庄氏明史案的发生地,若设立一个永久性的纪念标志,该多有意义!”

  我很赞成他的想法,问道:“那纪念标志,设在哪里最好?”

  顺泉兄略加思索,说:“是否设在‘百尺楼读书处’这个地方?因为书籍是永远灭不掉的!只要有人类的存在,就有文明的渴望。文明化的形象之一,就是以书籍为代表的文化,书籍播散着知识分子的灵魂,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化进程!”

  (未完待续)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7月26日 第六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