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双通道”中国扩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5日 11:48 经济观察报 | ||||||||||
    “强攻不成迂回”。     这样的战术,正在为渣打银行——这家老牌的英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内地金融市场时所采用。     7月7日,渣打银行对外宣布,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下简称
    在此的前奏是,渣打银行入股交通银行的谈判失败。     迂回     对于今年元旦正式生效的CEPA,香港金融界无不伸长脖子对香港三大银行巨头——中银香港、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的一举一动加以关注。三巨头中,渣打银行规模最小,行动上也趋保守,总给人以“慢一拍”的感觉。     早在新世纪伊始,全球第一大金融机构花旗集团便率先成功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接近5%的股权。此后,隶属汇丰控股集团的香港恒生银行也于去年晚些时候实现了对兴业银行16%入股。     今年6月底,或许是迫于媒体关注的压力,汇丰银行终于出面承认,他们的确计划购入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19.9%的股份;此前两周,渣打集团董事、渣打银行大中华区行政总裁王冬胜(Peter Wong)在港透露,渣打已放弃同时有汇丰参与的交行股份竞购谈判。     尽管入股交行失败,但却丝毫没有阻止渣打入主内地的决心。“我们不一定要跟着别人走,我们只会在合适的时候做适合我们做的事。”渣打集团全球CEO戴维斯(Mervyn Davies)7月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显然,注册香港对渣打来说无疑是行业内的一个创举。     渣打银行多位高级管理层人士在解释为何注册香港时都承认,成立渣打银行(香港)将就此享受CEPA框架下的各类优惠条件,而这些条件都是以前以英资身份在港服务的渣打所享受不到的,此举也为渣打集团大中华区的本地化战略投下一块重要的奠基石。     “双通道”     据CEPA协议内容,香港本地银行在内地设分行,总资产只需60亿美元,而其他外资银行的注册资产额则需200亿美元,香港银行进入内地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     此外,香港银行在内地开分行无需设立代表处,可向银监会直接提出申请,在内地经营时间达2年以上即可申办人民币业务。     据记者了解,渣打银行(香港)在注册后将全权负责香港地区银行业务;而此前渣打在内地所开的多家分行则仍然属于渣打集团英国总部所有,经营上亦与渣打银行(香港)无关。     鉴于此,渣打注册香港无疑将增加一条渣打在内地的扩张渠道,两个“渣打”将齐头并进,一个主攻与内地中资银行的合作,包括适时入股,另一个则可能凭借CEPA优势入内地自身大举扩张。     对于此类可能,渣打银行高层并未否认。“未来不排除以渣打银行(香港)名义在内地开分行的可能性,但眼下尚无具体计划。”王冬胜向记者表示。     据悉,今后渣打集团很可能会以“渣打银行”与“渣打银行(香港)”两块牌子在内地从事金融服务,但渣打方面强调,两个“渣打”的logo将保持统一。     事实上,尽管作为全港第三大金融服务机构,渣打在港注册确属创新之举,但此“招数”早已被其竞争对手活学活用。     汇丰银行于上世纪成功收购香港恒生银行多数股份并对其实现控股,而汇丰在港仍持“英资身份”,将恒生视为“汇丰(香港)”亦可理解。从去年起,恒生大举进入内地发展,最大举动即购入兴业16%股份。     在现行CEPA框架下,香港本地银行进入内地的最大便利在于,在内地设立第一个分行之后,每新开一个分行的注册资本金只需1亿美元,且不受银监会规定的“外资银行1年只准开1个分行”的限制,这种“破限”将令极富野心的花旗银行等其他外资银行巨头望尘莫及。     不过,眼下渣打银行虽然在港成功注册,但要想以“双通道”速度进入内地市场发展还必须解决一个重要问题:争取政府对渣打“身份”的豁免权力。     在大多数香港市民眼中,渣打向来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香港银行”。但从监管法规的角度来看,在今年7月1日之前,渣打在港“身份”始终为英资驻港金融机构。     按CEPA规定,香港本地银行是指在港注册满3年以上的银行,对于成立仅几天工夫的渣打银行(香港)能否尽快受惠于CEPA,王冬胜表示,渣打正在与内地与香港的监管机构洽谈有关“豁免权”,但他也强调,自己并不清楚是否有希望最终获得豁免。     入股或将放缓     但渣打在内地扩张战略上要想活用“双通道”并非一个简单的程序。     今年3月,渣打集团的“二把手”全球董事南凯英(Kai S. Nargolwala)在韩国出席国际征信局会议期间称,一旦确定要入股某家中资银行,他个人希望今年年内能把协议签下来。     今年5月,渣打银行中国区董事长博文杰(Lance Browne)在北京也表露出与南凯英类似的想法,他更透露,渣打希望以较大比例入股一家中资银行,这样能确保渣打参与该中资银行的管理,在董事会有一定席位。     但是,当时间推进到7月7日,即渣打在港宣布注册的当天,渣打集团全球CEO戴维斯在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仪式上就渣打入股中资银行一事的回应却让媒体产生更多疑问。     在被问及能否确认今年内有计划确定某家中资银行作为合作伙伴时,戴维斯说:“目前渣打手头并无入股中资银行的时间表,我不清楚有关今年年内渣打有望敲定入股伙伴的说法。”     而对光大银行是否仍处渣打谈判名单之列,戴维斯也没有给出任何回应。这与渣打与光大“恋情”刚刚暴露时,光大有关人士在接到记者查询时显得尤为紧张和不安的表现反倒“相映成趣”。     不过,戴维斯自己应该很清楚,单靠渣打“自身发展机制”来实现较汇丰更快坐拥内地金融市场的愿望显然很有难度。毕竟,在不远的将来,汇丰银行能透过交行的网络实现很多渣打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事情,如与中资银行分享客户资源、融合销售渠道等等。     据渣打方面提供的数据,香港一直是渣打的最主要市场,虽然近年香港盈利贡献比例持续减少,但渣打集团去年的15.42亿美元营业利润中,仍有27.69%来自香港。     渣打中国区2003年年报显示,渣打现在内地的7间分行全部盈利,2003年全年净利润飙升31%达1.36亿元,但渣打中国区业绩在渣打全球所占比重目前仍然很“微不足道”。     此前,南凯英表示,他个人希望渣打在中国内地的盈利情况能在未来2到3年内占到渣打全球盈利的20%以上。     正如此间一份香港媒体的评论,许多香港的分析师都把渣打7月7日在港注册评价为“心在香港,身在内地”,这或许是对渣打大中华区战略的最好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