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李金华会遭打击报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 10:46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针对近期掀起的“审计风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华网联合进行了一项题为“你是否为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担心”的民意调查。参与调查的5200名网友一致对审计长的铁面无私拍手称快,认为虽然李金华的职责就是看管好国有资产,但他有勇气揭露出这么多“黑幕”,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有76%的人对李金华的处境和未来表示出深深的忧虑,担心“有人可能会打击报复”。本报综合报道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多几个李金华

  人们不再担心

  李金华1998年起担任审计长,次年就爆出了水利部挤占挪用防汛专用资金的“特大丑闻”———这应该是中国审计史上“破天荒”的事件。此后每一年的夏天,李金华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每一次都像一枚“重磅炸弹”。随着审计的范围逐步扩大以及报告的公开度越来越高,“炸弹”的冲击波越来越大,形成了一次胜过一次的“审计风暴”。“风暴”过后,公众当然是人心大快;但被爆出问题的政府部门却如坐针毡。丢了脸姑且不说,“政治前程”受影响是那些被爆出了问题的官员最难以忍受的。有人在“恩仇录”上记李金华一笔,顺理成章。

  近年来,人们一说起审计及其“风暴”,似乎全国只有一个李金华,仿佛全国只有一个审计机关即审计署。为何?因为地方的各级审计机关保持着一贯的沉默,以至于公众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就拿云南省大姚县挪用地震救灾专用资金来说,一个边远小县的经济问题,竟劳国家审计署千里迢迢亲自审计,地方的各级审计机关都干吗去了?

  又有别有用心的人说李金华存在“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其实,即使是从自己的安全考虑,做这样的“个人英雄”也是弊大于利,因为“单打独斗”就等于“众矢之的”。如果全国各地的审计机关都积极行动起来,每个省(区、市)每年都拿出自己的审计“清单”,每个市每年都掀起各自的审计“风暴”,每个县每年都公布当地的审计报告,那有多好啊!“英雄”处处有,遍地“李金华”,即使有人想报复,也无从下手,或不敢下手,甚至连报复之心也逐步淡化直到消除———到那时,人们也就用不着为李金华担心了。

  担忧:监督制度乏力

  公众的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李金华抛出的审计报告,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把自己推到了反腐的风口浪尖。然而,在我看来,公众的担心有点杞人忧天。李金华纵然成为“出头之鸟”,然而他却未必是“众矢之的”。还没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这样一个深得民意的官员痛下毒手。

  因此,对李金华的人身安全大可不必忧虑。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审计工作做得越好,他就越安全。但为什么有那么多民众会产生这种担忧呢?在我看来,这种担忧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

  这种制度根源就在于审计制度的刚刚建立以及整个监督体制的尚待完善。李金华目前所进行的审计工作,不过是审计长的分内职责。按他的说法,他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审计出几个硕鼠蛀虫,不过是其本职工作,纳税人还有理由期望他做得更好。但鉴于审计制度的刚刚建立,其他监督环节并不到位,李金华的忠于职守就显出了孤军奋战的英勇和悲壮。

  人们的担忧正是基于这样的制度环境。如果审计制度不是起步之初,而是步入了正轨,人们还有这样的担忧吗?

  某个贪官劣迹败露,乃是因为他倒在刚性的制度面前,而不是倒在某位审计长的铁腕之下。他当然也就只能自认倒霉,而无法怨恨审计长太“刚正不阿”、“不给面子”。尽职尽责的审计长也不用担心人身安全,反而玩忽职守者倒需担心自己的“乌纱帽”。

  但现实的制度环境远不是这样。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审计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个人色彩较浓。不得不说,审计署的工作风格已深深打上了“李金华”的烙印。现在一提到审计,一提到国家财政的“看门狗”,必然想到的是“李金华”的形象,反之亦然。

  不敢想象:如果换一个人,是否还有这样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六亲不认的耿直个性?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败露的腐败分子将对李金华产生仇恨,人们的担忧也由此而起。这种担忧是一种悲哀,因为它反映了包括审计制度在内的监督制度的乏力。这才真正值得担忧。

  李金华:无所谓无所求

  李金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走到这一步,就两句话:一个无所谓,一个无所求。”同时,他强调:我还说过,你要当审计长,必须把自己的后路断了,没有这个决心就当不了审计长。

  听了审计长这番铿锵的话,感人肺腑,让人为之动情。

  可是我真不明白,如此席卷全国的审计风暴,怎么到了下面就似乎变得风平浪静?在审计长的报告中涉及到杭州大学城的问题,记者在采访浙江省审计厅时真的开始动摇了对审计长原有的信心,或者起码给审计长的这种誓言打了折扣。

  记者在打浙江省审计厅办公室电话时,得到的礼遇令人诧异:“你找谁?关于审计的采访?你去采访李金华去!”后来,记者又换打了办公室的另一部电话,此位同志要比前面的哪位客气多了,他很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一些情况,不过他对记者说,“关于接受记者的采访,目前我们厅没有打算。”

  记者问他能否透露一下李审计长揭露的关于大学城的一些情况时,对方说,这个事情目前很敏感,况且省里的主要领导没有这方面的意见,所以我们不好轻率地向媒体透露此事。

  其实浙江省审计部门不欢迎记者的采访,是事出有因的,据介绍,国家审计署刚刚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审计部门下发了一道“禁令”:即,不接受除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以外的媒体的采访;即使是以上三家的采访也要通过国家审计署的许可。

  我们不知道这一消息是否真实,但有一点得到了证实,国家审计署办公厅的一位陈先生在电话中向记者证实:确实有过,好像是口头“通知”。

  我们不能忘记审计长在接受有关媒体记者采访时,发出的感叹,他之所以能敢于将报告内容公开,是因为他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最大的支持。他说“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干预”。他说“我干审计工作快20年,当上审计长都六七年了,从总书记到总理,到各位副总理、中央的其他领导,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跟我打招呼,说这个事你不能审,那个事你不能报。我们审计的所有重大问题,我都如实向国务院汇报,而且国务院领导都有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至于审计机关应该做什么,宪法、审计法都有明确规定。每年审什么,怎么审,报告怎么写,怎么向社会披露,都由审计署依法决定,我可以充分行使我的职权。”

  一次甚过一次的“风暴”也把它的制造者———李金华推到了风口浪尖,有人为他的安危担忧。“十多年了,每天早上坚持一个人走路,有很多人劝过我要注意安全,我不担心!”

  [链接]:风暴轨迹

  从1998年开始,李金华担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过去5年,在他的领导下,审计署每年都查出了多起大案要案。

  1998年,清查粮食系统违规违纪问题,立案2268起,130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1999年,审计三峡移民资金和移民建镇资金,挤占挪用现象严重,审出重庆丰都市国土局原局长黄发祥贪污移民资金1556万元。

  2000年,审计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年国债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发现挪用国债资金4.77亿元。

  2001年,审计贵州省国债资金中发现,贵州省交通厅原厅长卢万里在国债项目招标中弄虚作假造成国家建设资金损失9800多万元。目前,卢万里已受到法律严惩。

  2002年,查出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地区8家支行10亿元虚假按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8.1亿元资金投资股市,所获收益去向不明。

  2003年,查出财政部违反预算法问题,社保基金问题,国资流失问题,掀起2003“审计风暴”。(晓健/编制)(来源:金羊网)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