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车险:涨价莫要放松内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 01:10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冯跃

  保险公司有一个绕不开的事实:现有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车险市场是导致车险亏损的内因。如果说涨价是保险公司避免亏损、实现健康发展的一翼,那么加强内控无疑是另外一翼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在这个夏日里,此起彼伏的车险涨价“热浪”扑面而来。各地保险公司将车险上调了10%—30%,将车主们的心也搅动得烦躁起来。

  细数一年多以来,这已经是车险第四次涨价,保险公司似乎尝到了甜头,动辄便祭起涨价这一“法宝”,与2003年1月1日以前车险统一条款几年雷打不动形成鲜明的对比。保险公司和有关监管机构称车险涨价是市场的要求,并且还有上涨空间。

  市场的导向作用不容置疑,涨价也是保险公司规避风险的正当行为,可是保险公司不能眼睛老是盯着涨价,更应当做好内部风险控制工作,降低赔付率。涨价与加强内控并举,而不是将所有增加的成本都转嫁到车险消费者身上。

  车价上浮成为趋势

  经历了2002年车险市场上的鏖战后,保险公司尝到了亏损的苦味。保险公司是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的,如果一直亏损,没有盈利,那会岌岌可危,自身不保,又焉能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所以,保险公司不可能任由车险亏损下去,面临着停掉或者提价的选择,有保险公司曾经一度拒保出险率高的营运车辆。

  可是,保险公司毕竟担负着社会管理功能,起着损失补偿、风险分散的作用,不可能对车险一停了之。况且,车险占据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60%,丢掉车险等于丢掉了财产险的半壁江山。

  2003年新修订的《保险法》允许保险公司自主制定车险条款,开启了车险调价之门。先是保险公司在制定保险条款时,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相应的费率,开始了尝试性的费率上调,在涨价的同时,根据驾车人、车辆用途和以往出险等情况等区别对待,尽量体现车险价格的公平。可是这一轮提价并不能挽住车险亏损的颓势,在车险价格战中,保险公司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一批风险高的车辆延续了亏损的惯性,出险率居高不下,特别是营运车、新手驾驶的私家车出险率甚高。

  虽然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在各自的车险条款中规定,每出险一次,增加5个百分点免配额,直至增加到15%,本意是限制投保人出险率,然而在频繁的出险率面前显得异常脆弱,有的车辆一年出险20多次。赔付率的过高引发了去年底的一次提价。而今年夏天刚开始新一轮提价源于汽车价格下降,但汽车配件的价格没有下降。车险依然以车辆价格为保费收入的主要依据,因此,保费收入减少,但赔付没有减少。车险又要面临一个发展的“瓶颈”,保险公司找出了解决瓶颈的办法,那就是提高保费,弥补因车辆降价导致的保费收入减少。

  加强内控降低赔付率

  车险涨价的理由都是客观存在的,可我们发现,保险公司似乎把亏损的原因都抛给了市场,认定是外因导致了车险亏损,因而应由外部承担增长的费用,涨价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事情不完全如此,保险公司曾经为抢市场,大打价格战,导致车险陷入恶性循环,元气大伤,这是经营策略上的失误。

  保险公司经历风雨磨练变得非常理性,如果说这个问题已经得以解决了的话,那么,保险公司还有一个绕不开的事实:现有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车险市场是导致车险亏损的内因。如果说涨价是保险公司避免亏损、实现健康发展的一翼,加强内控无疑是另外一翼。

  保险公司内控不严密,造成赔付费用大幅增长。从承保来看,近两年,国内车险市场迅速扩张,保险公司核保力量不能完全跟上,有时不能运用专业知识预测到可能潜在的风险,结果承保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或者出于完成年度保费任务的考虑,放松了对风险控制的要求,出险率自然提高。

  而理赔这个“出口关”并没有被把好,这就直接导致赔付费用增加。在快速增长的车险市场面前,保险公司的理赔力量显得很薄弱,突出表现在人力不足、素质良莠不齐上。以某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为例,2002年以前每个人一天查勘四五个赔案,到2002年以后就要查勘十几个赔案,高峰时段要查勘20个赔案,除去在路上花掉的时间,他们可以查勘赔案的时间很少,很多时候,难以做到合理定损。以前需要到不同的修理厂询价,反复比较,然后定损,现在因时间有限,为了提高结案率,理赔人员往往疲于应付,采纳修车厂提供的价格。修车厂一直将有保险的事故车视为“肥肉”,自然会将价格提高一些,保险公司承保的车辆多达几十万,聚沙成塔,其中的“水分”造成的额外支付额不可小觑。保险公司也意识到人员少、精力不够的问题,便请外援协助解决。车险定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因而外援一般来自汽车修理厂,素质良莠不齐,有的给自己“娘家”修理厂的车辆定损时,会手抬高一些,给保险公司造成损失。

  理赔的不严密性使得理赔定损标准不统一,为客户所诟病。曾经有人做过试验,同一辆车让不同的理赔员来定损,差额可以达到50%。最近有报道说,某地一部车初次定损4400元,后客户与保险公司讨价还价,竟然到了9900元,这怎能不让人怀疑车险定损的公正性?这也影响了客户对保险公司的印象,有媒体在广州做过一个小型调查,发现有七成投保人对车险服务不满意。

  因此,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挤掉理赔过程中的水分,使理赔部门成为利润中心,并非不切实际的空谈。保险公司有很大的控制余地:增加理赔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实行抽查、客户回访等有效监督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定期更换查勘区域,防止有的理赔员滥用手中的权利,给保险公司造成损失;建立统一的、方便的报价中心,为理赔人员提供价格参考和约束机制,改变随意性。从长远发展考虑,则需要进行核保核赔集中管理,把承保理赔的审核权利上收,避免因内控不严造成的费用损失。

  车险提价需谨慎

  业界曾普遍认为费率浮动是车险成熟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车险频繁涨价是成熟的表现。频繁调整车价,容易动摇客户的信心。按说,保险公司的费率调整都是要经过精算,应以科学为依据,但现在这样快速调整让人有朝令夕改的感觉,这让公众如何相信保险公司?保险产品本来就是信心产品,失掉了公众信心,又如何得到市场?何况,依赖于价格的发展根基不牢,如果有一天,某家保险公司内控做好了,首先降价,那么高价体系又如何维持?那时保险公司处境恐怕不是一个尴尬所能形容得了的。所以,提价是把“双刃剑”,保险公司应该慎用,价格浮动和加强内控应该并举,这样才能促进车险良性发展,并且深得人心。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7月21日 第十二版)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