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日本寿险多元化经营之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 01:10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黄英君

  日本寿险业虽然起步较欧美稍晚,但经过100多年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寿险业最发达的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市场规模一直居世界首位,但在1999年被美国超越,排名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份额的26.4%,相比排名第三的英国多出2倍多。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几经沉浮

  日本寿险公司的经营环境逐渐恶化,具体表现为各寿险公司的利润降低,合同解约增加,新的承保合同增长缓慢

  目前,人寿保险已经深入日本的国民生活,日本的人寿保险业已经达到一个非常发达的阶段。1996年,日本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为29.4万亿日元,个人寿险新增加合同1219.8万件,当年市场上的主要个人寿险险种及占新增加合同件数的比重为:终身保险附加定期死亡保险23.1%;疾病保险18.0%;定期死亡保险155.5%;两全保险11.3%;终身保险8.3%。

  但是,自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国内由于利率降低、日元升值。尤其是从2000年至2001年,日本寿险保费收入的增长率为负3.9%,比起呈现活力的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人寿保险市场,其成长的失速非常显眼。

  同时,保险的签约数也自1997年以来一直趋于下降,今后随着少子、高龄化、经济发展基础环境的不断恶化,可以说日本的人寿保险业将进入衰退期。

  据日本生命保险文化中心1997年《全国寿险实况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国民的家庭投保率为93%,居世界第一位;投保件数为4.9件,投保金额约1.3亿日元,年缴保费67.6万日元,占年收入的10.1%。

  2001年日本寿险收入占世界24.79%,占亚洲的寿险收入的77.99%。2002年,日本各保险公司的寿险保费收入已达到255118亿日元(合354553百万美元),较2001年度减少2.3%,但仍占整个日本保险业务总额的79.6%,全世界寿险份额的23.08%,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02年度寿险承保金额为1675兆1817亿日元,是日本国民净收入的4.6倍。

  2003年《全国寿险实况调查》的结果是:日本国民的家庭投保率为89.6%,仍居世界第一位,投保件数为4.3件,投保金额为4698万日元,年缴保费53.1万日元,占年收入的9.2%。

  日本寿险市场(法定社会保险除外)主要由各家寿险公司(在日本,称为民间保险公司)、邮政局和农协共济会经营。截至1995年末,这三者当年的保费收入分别为30.8万亿日元、14.6万亿日元和3.3万亿日元;其资产分别为174.4万亿日元、92.4万亿日元和9.3万亿日元。

  多元化发展

  保险险种是保险公司经营的商品,日本寿险市场的主要险种随着寿险市场的发展此消彼长,不断变化

  日本寿险市场的主要险种从普通养老保险(即两全保险)到多倍型付定期养老保险(即普通养老保险加多倍的定期死亡保险),再发展成终身保险、终身保险附加定期死亡保险、年金保险,从而适应被保险人少交保费,同时又能得到更多保障的市场需求。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平均寿命的延长,人们开始对以低廉的保费获得终生保障的终身保险看好。尤其是1985年费率下调之后,销售势头由附有定期的两全保险迅速地转向附有定期的终身保险。

  时至今日,附定期的终身保险已占据各寿险公司主力商品的宝座,据日本生命文化中心统计,1998年新保单承保额的构成比中,附定期终身保险占50.6%。附定期终身保险的内容构成,也随着保险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而变得日趋丰富。例如:定期保险的附加险种类繁多,而且在保费付费期结束之后,还可将终身保险的保障内容转换为养老年金保险、夫妇养老年金保险、护理保险等。

  追溯到1957年,日本的寿险业已恢复到二战前水平。此时,保险市场的主要险种仍为普通养老保险。从1955年到1965年,日本经济以15%的年增长率递增,通货膨胀逐步加剧,家庭出现小型化,汽车普及造成交通事故频发,死亡人数剧增,市场需要以较低保费获得较高保障的死亡保险。于是1959年,日本寿险市场出现了3倍型付定期养老保险。至1965年,付定期养老保险已超过普通养老保险的市场占有率。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叶,日本大寿险公司又相继推出10倍型、15倍型付定期养老保险,寿险赔付进一步趋向高倍率化。至1975年,普通养老保险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1965年的50.2%下降为17.7%,而同期多倍型付定期养老保险的市场占有率则从25.4%上升到39.3%,成为当时日本寿险市场的主要商品。1975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进入了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日本社会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带有储蓄功能的个人年金保险和终身保险越来越受重视,付定期养老保险则开始萎缩。到了1992年,付定期养老保险的市场占有率降至11.4%,终身保险的市场占有率达23.7%,个人年金保险的市场占有率达16.1%。这样,保费较低的终身保险、终身保险附加定期死亡保险和带有储蓄功能的年金保险取代了付定期养老保险,成为该时期寿险市场的主要商品。

  从1982年起,寿险公司相继推出了医疗保险。从此,日本寿险市场进入了商品多元化时代。最近的新商品有三大疾病保障保险和生前给付附加险。两者都是为适应人们“保险应在生存时受益”这种生前给付需求适时推出的新型人寿保险。

  三大疾病保障保险不仅在死亡时,而且在确诊患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这三大疾病时就可领取与死亡保险金同额的保险金。生前给付附加险是附加在附加定期终身保险等主力商品上,只要确诊被保险人只有6个月余生命时,就可以提前领取死亡保险金的全部或部分。这一附加险无须缴纳保费,不仅新签保单可以附加,老保单也可以中途附加。

  作为今后的发展动向,附加定期终身保险毫无疑问地会取代附加定期两全保险的地位。今后以20~30岁年龄段的客户为销售重点的商品也会越来越多,并通过把面向年轻人的商品作为主险,附加各种附加险,如:女性疾病附加险、门诊附加险、护理附加险、癌症附加险、年金附加险、生前给付附加险等,提高保单附加价值的方法完善商品。

  最近,部分保险公司推出了风险细分型的“优良体保险”。该险种是在以往的寿险承保条件之上进一步增设严格的健康条件,设定“优良体”,符合“优良体”条件的被保险人可以以更优惠的保费投保。

  1996年起,各保险公司可以自行规定保险分红。1999年4月起各大寿险公司可以自行规定费率,对投保多的客户提供价格优惠服务。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在1999年4月成功地推出了“保险账户”。该制度是将保户家庭投保该公司的若干张保单,统归在户主的名下,进行统一管理,并给予各种优惠服务。

  此外,有些公司还通过保险直销来(例如:通讯贩卖等)降低成本,低价将商品投入寿险市场。为了进一步适应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各寿险公司正在努力地进行改进商品和完善服务。

  又遭退保风波

  日本七大人寿保险公司近期宣布,由于投资收益受股价暴跌与低利率的影响以及客户的退保风潮,七大寿险公司2002年度的经营业绩进一步恶化

  在截止于2003年3月31日的2002年内,七大寿险公司的利润下降了大约6.7%,利润总额从2001年度的4982亿日元降到2002年度的4650亿日元(约合39亿美元)。

  这七大寿险公司包括日本生命保险公司、第一生命相互保险公司、住友生命保险公司、富士生命保险公司、朝日生命相互保险公司、三井生命保险公司以及安田生命保险公司。

  各寿险公司声称,它们少得可怜的投资收益率与平均的保单保证收益率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七大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也未达到保单保证收益率,其投资收益总额从2001年度的1.14万亿滑落到2002年度的1.07万亿。

  尽管日本政府近日已经向国会提交了有关避免寿险公司破产的议案,但是七大寿险公司声称它们没有下调保单保证收益率的计划。据悉,该议案旨在让寿险公司下调保单保证收益率、暂缓退保。

  鉴于各寿险公司的保单受欢迎程度已大不如前,除规模最大的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外,其他六大寿险公司在2002年均因保单终止而支付的退保费远远超过了其销售的新保单的价值。七大寿险公司支付的退保费由2001年度的107.63万亿降到2002年度的100.74万亿,同时销售的新保单的价值也由90.92万亿下降为85.14万亿。七大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也相应从2001年度的18.44万亿下降到2002年度的16.88万亿。而寿险保单终止的速度放慢成为2002年度寿险公司惟一的亮点。

  在投资市场上,日本七大寿险公司在2002年度享有2.25万亿未实现的债券收益,较2001年度的1.4万亿的收益相比有了大幅提高。考虑到日经指数在2002年下跌了27%,七大寿险公司在债券市场的未实现收益也是对其在股市上拥有的2698亿日元未实现损失的弥补。

  在七大寿险公司中,只有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和富士生命保险公司宣布在股市上拥有未实现的收益,其中日本生命保险公司的未实现收益数额为6690亿日元,富士生命保险公司未实现收益数额为37亿日元。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7月21日 第十一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