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谁是名牌的决定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 00:06 北京现代商报

  再过一个多月,创立了46年、几乎陪伴了一代人成长的国产感光材料品牌“乐凯”就将不再是“中国名牌”了。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下属的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的公告,由于2001年首批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10类57个产品于今年9月1日有效期满,须重新评价,“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10类产品中有9类列入2004年评价范围”。曾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经是这10类产品中的乐凯未被列入其中,于是乐凯便与“中国名牌”无缘。

  按照中国时兴的各类评选的习惯做法,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没有对外披露他们经过怎样的“调查研究”,也没有透露听取了哪“方面的意见”,所有的故事任由你去猜。此事经有关媒体曝光后,很多人都似乎在为乐凯鸣不平。这个与柯达断断续续进行了十年的合资谈判,并一直坚持“乐凯控股、乐凯品牌、乐凯掌握经营决策主动权”三原则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何落得个丧失“中国名牌”的命运?

  问题的症结似乎并不在这里。“中国名牌”,难道是评出来的吗?某个机构冠给你一个“中国名牌”的头衔,你就真成了“中国名牌”了吗?谁真正有权评判一个品牌是不是“中国名牌”?绝对不是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向各企业发评选通知的协会的大人老爷们,而是广大消费者。你就是用印满了“中国名牌”的包装纸来将你的产品“全副武装”,如果这种产品是制造大头娃娃的“毒奶粉”,是让汽车打不着火的“问题油”,是吃了让人晕晕乎乎的“重庆火锅底料”,那么这个“名牌”称号反而成了反面教材,它会提醒人们:别相信所谓“名牌”。

  微软没有得过“美国名牌”称号,可它的软件却有垄断之威力;索尼不是什么“日本名牌”,却让中国家电企业不得不为其专利支付使用费用;奔驰也没有贴上“德国名牌”的标签,却成为高档车的代表而受到全世界有钱人的青睐。名牌无需评,消费者会用手中的钞票给你投票;一定要弄个“名牌”来给自己的脸上贴金,说轻点是不自信,说重点就是自欺欺人了。拒绝所有的评选,断了那些协会们的财路,也许真正的中国名牌就会诞生了。J026荀冠龙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