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评文明信用守法(村)户:农信社制度创新的可喜尝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 09:22 中国经济时报 | |||||||||
——对一个农信社的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课题组 主要制度创新及其分析
山东省安丘市农村信用社“文明信用守法(村)户”制度是一个有机的体系,由几项主要制度组成。 第一,文明、信用、守法的综合评定制度。创评文明信用守法村(户)的条件是文明、信用、守法三者的综合,但核心是信用。为了体现差别,被评选户还被划分为AAA级、AA级和A级三个等级。 目前,国内很多地区的农信社都在进行着信用户的创评工作,但把文明、信用、守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创评,却是安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首创。这种评定方法将农民可以看到的经济利益与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相联系,将一项具有支农政策与市场运作双重性质的信用工程,变成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推进农村法制建设的社会系统工程。评定结果直接影响的,是农户的贷款资格;间接改善的,将是整个农村的精神文明环境和法治水平。而后两者的进步,又反过来为“三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基础,物质经济基础与思想道德意识的作用和反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文明、信用、守法相结合的制度设计是对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是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企业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有益尝试。这一活动无论是对信用社本身的制度创新、功能探索还是对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二,联户联保制度。由文明信用守法户自愿组成联户联保小组,互相提供担保,共同对小组存续期间各成员的全部贷款承担连带责任,是一项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制度。这一制度规定,联户联保小组必须在信用社存入不低于借款额1%的存款作为小组互助金,在贷款到期不能偿还时,信用社有权从互助金存款账户中扣收,用于偿还贷款本息。小组成员如退出联保小组,需一次性还清全部借款本息,并继续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借款承担连带责任。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集体性质及农民缺乏可资抵押财产的现实,与农村信用社确保资本安全流动的利益需求的矛盾,必然引发农民和农村信用社贷款的两难局面。联户联保制度是对现行民事法律担保制度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既符合最基本的担保理念,又可以简化贷款手续和保障信用社债权的实现。通过一次性联保协议的签订,在小组成员间建立起连带保证关系,在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同时,保证了金融货币资本在农村的安全、充分、效益化流动。 第三,支农信息员制度。为解决多年积习在农村信用社形成的“金融二老爷”风气,在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安丘农信社在“文明信用守法村(户)”创评工作中,在原有的客户经理制度上创新了支农信息员制度。支农信息员由各村的两委及群众代表选举产生,并张榜公示。支农信息员是沟通农村信用社和广大农民的信息桥梁,可以帮助农村信用社全面了解农民的资金需求情况,监管支农贷款的流向,保证贷款的安全回收。支农信息员制度有利于完善农村基层信用组织的支农服务体系,拉近信用社与农民的距离,让农民真切地感受到信用社的服务就在身边,从而真心地依靠、支持信用社。 第四,一票否决制度。为保障贷款的有效回收,安丘农信联社制定了严格的“一票否决”制度。制度规定涉及四个方面:一是锁定贷款发放范围,必须是文明信用守法户,否则“一票否决”,不予发放贷款;二是信用户按年度进行年审或重新评定,年内出现一项条件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信用户资格;三是对不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信用户,实行“一票否决”,该户以后不得再从信用社贷款;四是对文明守法村,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信访、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考察,出现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一票否决制度的施行,抓住了创评工作的主要矛盾,将最关键的因素用最严厉的手段体现出来,既避免了创评活动的形式主义,又强化了文明信用守法的真实性、实质性。 第五,支农网络体系的建设制度。文明信用守法村(户)创评是安丘信用联社支农网络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整个活动都是在这个网络体系下展开的。联社的支农网络建设,是对以往支持“三农”工作方式、方法的总结和完善,使信用社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网络体系,建立了农村信用社的规范模式。支农网络延伸到每个村户,拉近了信用社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加强和改进了联社的信贷支农服务,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跨越。 总体评价 任何一项取得突出实践意义的制度,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亮点。安丘信用社文明信用守法村户创评工程之所以能顺利实施,主要得益于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根本理念和精神文明与物质利益的直接挂钩。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农村的主要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最多、最广,能够为农民提供了最全面的存贷服务,是向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必须作为农信社一切工作的根本理念。在安丘农村常年累月地活跃着一支信贷员队伍,调查了解农户的基本情况,为农信社的业务活动提供第一手资料。由于有这样一群朴实的基层信用社职工,全力推动着文明信用守法村(户)创评的开展,才使得信用社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核心力量。 “诚信是金”,文明信用守法村(户)创评将村、户的文明信用守法状况直接与贷款发放挂钩,使精神文明和物质利益切实结合在一起,创建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支持,而农民贷款必须要符合文明信用守法户的条件,否则无法得到农信社的贷款。文明信用守法村(户)可以享受贷款的优惠利率和周到的服务,这种利益导向激发了农民参与创建文明信用守法户的热情,使农民和农信社在创建中得到双赢。同时,由于实行信用、文明、守法的综合评定,可以促进政府(尤其文明委、综治办)、村委工作的开展,改善民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因而也调动了他们参与、推动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当然,文明信用守法村户创评工程的顺利实施,还要取决于干练的领导班子。 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安丘信用联社在文明信用守法村(户)的创评中也存在一些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例如,农村信用社始终未能构建清晰的产权结构,产权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信用社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农信社的功能、定位方面,农信社的干部职工普遍不了解合作金融的本质和特点,认为信用社应当以营(盈)利为目的。农民对信用社的合作因素缺乏认同感,在接受调查的农民中,有93.5%的人不了解合作社、信用社制度,100%的人不知道信用社与银行的主要区别,普遍认为信用社就是银行,更不清楚社员与信用社关系。在具体措施上,不少支农信息员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贷款利率过高,增加了农民的利率负担;文明信用守法村户在评定中对还贷能力的严格考察,使得农村中那些贫困的农民无法从信用社获得资金扶持等等,使创评活动失去部分群众基础。 当然,安丘信用联社存在的上述问题几乎都是中国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的。但是,作为改革的先行者,我们期盼着安丘信用联社能够在改革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不仅实践合作制的原则,进行体制化变革,而且进一步完善具体制度和措施,增加农民对信用社的认同感,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解决农村资本短缺的困难,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文明信用守法村(户)创评活动在解决县域金融的萎缩,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促进农村双文明和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有重大意义和重要价值。这项制度的实施效果充分证明了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勃勃生机,为农村信用社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素材。 课题组成员:王雨本 刘建勋 刘大伟 胡玉君 高晓姝 相关背景 2003年9月,山东省安丘市农村信用社的一批改革者推出了“文明信用守法村(户)”创评工程。这一举措,不仅迅速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还树立了农民的信用意识,对农村信用社会的形成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