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审委要把好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 09:0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倪荣根 证券市场中小企业板块近期刚开办不久,就发生了江苏琼花事件,人们在谴责上市公司的诚信缺失、在指责保荐机构保荐人的不负责任的同时,也对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工作提出了批评。因为发审委是证券市场产品上市前的最后一道把关者,是保证证券产品质量合格的最终检验员,责任重大。
平心而论,自2003年底发审委成立并开展工作以来,通过证监会网站发布公告,发审委工作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初步体现了发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之所以出现江苏琼花之类的“漏网之鱼”,除了制度的不健全、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外,证券市场高速扩容使得发审委限于人手不足、穷于应付的工作状况,也是可能造成工作闪失的原因之一。 发审委员在审核一家公司股票发行申请时,需要审验的书面材料估计应在数万字至十几万字甚至更多,而且,以笔者“外行”的眼光来看,审验这些材料并非像看小说那样轻松。从发审委半年多的运作来看,笔者发现,经常参加发审工作会议的也就20来人,每次发审会议参加者为7至8人,每次审核的公司为3家左右。若以每人每周参加一次发审会议,每次审核3家公司,每家公司需审阅的书面材料平均为10万字。由此可知,发审员的工作量及所负的责任是非常大的。 打一个不太贴切的比方,全国人大开会时,人大代表审议仅几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还要花上十天半个月,发审员每周要看数十万字的材料,并要对材料的真实可靠、股票发行与否作出万无一失的判断,也真有点勉为其难。 问题是最近两个月里,发审工作会议已由最初的每周1至2次,猛增到每周4次,每周审核的公司数量达到10多家,而参加发审会议的人员还是这20来人,每人参加会议的次数及审核公司的家数却成倍增加,这不免让人担忧起审核质量来。 最近证券市场扩容猛于虎,笔者避开高速扩容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不谈,鉴于江苏琼花事件的教训,从保证上市公司质量而言,笔者希望管理层把好关。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7月20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