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仅有一成市民了解Mall(记者调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 03:39 人民网-市场报 | |||||||||
本报记者 杨曼 北京第一家ShoppingMall虽然尚未开业,但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Mall的各项研究、预测之声早已不绝于耳。众多专家学者认为,北京发展“Mall”的时机已经成熟,它将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然而记者在一次随机访问中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对Mall并不了解,同时对Mall的消费形态也并不认可。
记者于7月12日下午在首都时代广场、赛特购物中心和国贸商城进行了一次随机的调查访问。3个小时共访问了27人,年龄都在25岁至50岁之间,职业涉及企业文员、高校学生、广告公司职员、IT界人士和媒体记者。除了高校学生,访问对象的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部分人有车。访问的结果让记者大吃一惊,27个人中只有3个人“了解”ShoppingMall,仅占一成多一点! 在27个访问对象中,“听说过”ShoppingMall的为8人,知道即将在京开业的“金源”的有3人。他们告诉记者,他们知道Mall是因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涉及到了这一领域,才会对此有些了解。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东面的朝阳区管庄一带访问了一些普通百姓。大部分人对mall没有什么概念,即使有一些人“听说过”,信息来源也都是“电视节目”,而且百姓大多对Mall不感兴趣,他们更多地把Mall作为一种时尚概念来理解,而不认为是一件具体的事物。 既然如此,那么专家预测的Mall带来的消费理念会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吗?在访问中,当记者向访问对象解释了Mall的含义、并告诉他们北京即将有一个Mall开业时,27个访问者中有7个人表示“很有兴趣,会去看看”,更多的人则持观望态度,他们说自己对Mall既不热衷也不排斥,至于将来会不会去逛逛,还要看开业后大家的反映。同时,也有一部分人表示“绝对不去”,其中一位供职于网络公司的高先生说:“所谓的全新消费理念,其实就是概念上的炒作,即使他们能树立这种理念,也很难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某平面媒体的工作人员韩女士更是直言不讳地说:“Mall所宣扬的‘超大型’,其实就是一种重复建设,北京这么多购物中心,什么东西买不到,为什么还要建一个Mall?而且建在西四环,东边的居民根本不可能过去买东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各个消费层次的居民基本上都有各自相对固定的消费场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购买日常家居用品往往会选择社区周边的超市;如果是购买服装、首饰、化妆品等,消费者往往会去自己认为品牌形象比较好的购物中心;至于购买家具、家电,人们则会去相应的家具、家电卖场。需要注意的是,很少有人把各式不同的东西统一到一个购物中心去购买,这就是Mall这种购物形式不叫座的原因之一。 《市场报》 (2004年07月20日 第十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