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仁智各见 纳米燃油装置是与非(调查·关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 03:29 人民网-市场报

  本报记者 王继红

  最近,一种叫纳米节油器的产品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节油与不节油正反两方各有说法。

  本报对此事进行了多方调查。还有十几家媒体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调查这一新闻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事件。

  1.投诉纳米油装置的消费者

  本报接到北京某汽车俱乐部会员刘先生打来的投诉电话,反映北京远通有限责任公司发明生产的纳米燃油装置根本起不到节油作用,涉嫌虚假宣传。

  像刘先生一样,还有一些消费者认为纳米燃油装置是研制者、生产者、销售者设下的骗局,听说北京有数百名消费者正在准备联合起诉远通公司。

  2.北京汽车研究所工程师

  本报记者给北京汽车研究所打了电话,一位姓肖的工程师说:“北京在机动车污染监督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公众有较强的治理机动车污染的意识。最近,看到有关EPS纳米燃油装置的报道,并接到消费者咨询纳米燃油装置情况的电话,对如此好的产品非常关注。”

  肖工程师与另一位专家通过了解,对EPS纳米燃油装置提出质疑,她认为她在远通公司拿到的资料最多也只能说明EPS纳米燃油装置的工作原理,而不足以证明使用EPS纳米燃油装置就能够如电视中宣传报道的那样,大幅度地减少污染、节省燃油、提高动力性。下这种定性结论必须要通过实际装车或发动机对比试验。仅凭关于EPS纳米燃油装置可以将普通燃油成分变成纳米级,使柴油的物理性质发生明显改变这两项研究结果,不进行实际使用检验就推断可节省燃油是不具有科学性的!

  她建议远通公司提交EPS纳米燃油装置实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影响评价的正式检测报告。

  3.北京市科委负责人

  记者拨通北京市科委社会发展处的电话,询问纳米燃油装置在汽车上进行实验、检测的情况,有关负责同志对记者说:“他们对这个节油装置立了项,目的是为了检验这种技术在汽车上使用的效果和能不能广泛推广。这位同志还说,他们花经费购买了远通公司的几百套装置,在100辆公交车和200辆出租车上进行了实验,从清华大学汽车系专家给出的实验结论上看,这种技术未见明显效果,他们尊重专家的意见。”

  4.该试验与示范课题组组长

  在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记者见到了负责EPS型远通高效环保节油器试验与示范课题组组长庄人隽教授。庄教授说:“按照北京市科委的委托,由北京市运输管理局依托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组织了对EPS型远通高效环保节油器的评价实验与使用示范。清华大学汽车系按照国家标准在每100辆车中抽10辆车进行简易工况法进行排放、节油等项检测实验。与原机相比,安装EPS—1燃油处理装置后,未见明显节油效果。”庄教授还说:“5月31日开了结题会,结论已呈报有关单位。”

  庄教授说:“那么多媒体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怎么也不征求一下有关部门的意见?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庄教授给了记者长达近40页这个项目的实验与示范评价技术报告,其中有EPS型远通高效环保节油器示范数据情况、台架实验报告、整车转鼓排放实验报告等文件。

  5.纳米油技术发明人

  带着群众的反映和专家的质疑,记者采访了北京远通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技术发明人王文浩先生。王文浩介绍说,该产品已经获得了国内外20多项专利,曾被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EPS燃油装置研究了15年,到现在已经是第7代产品,它体积小,作用大,成本低,安装简单,只需在汽车的出油管上装上此装置即可,全部费用只需580元。目前市场情况良好,京城有17家指定安装点可以安装。全国已有数万辆汽车、北京也有几百辆汽车使用了此装置。我军驻香港部队用车全部装上了此装置,使汽车尾气排放达到了香港特区的排放标准。王文浩向记者出示了EPS燃油装置技术长达200多页的证明材料。

  当记者问到对北京市有关单位的推广、示范实验及清华大学对EPS燃油装置“未见明显效果”结论的看法时,王文浩十分气愤地说:“纳米燃油有它独特的燃烧特性、燃烧条件和燃烧环境,如果达不到燃烧要求就限制了纳米燃油作用的发挥,这是最基本的科学道理。国家法规要求我国生产的汽油车必须是闭环电喷车配装三元净化器,凡是符合国家这个要求的,车况正常的闭环电喷车,全部适用纳米燃油。其中,氧传感器是闭环电喷系统最关键的零部件,而氧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只有5万多公里。”

  6.中国汽车技师协会会长

  为了求证这场纳米燃油风波的是与非,记者还访问了汽车专家、中国汽车质量协会会长宁士奎司长,他从另一方面阐述了纳米燃油技术的作用。他告诉记者,在他主抓全国汽车质量期间,曾亲自多次参与了对纳米燃油装置的试验与检测,证明该装置能减少污染、节省燃油、提高汽车动力。检测中有时很见成效,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也有没有作用的时候,追查结果大部分是使用方法问题,但绝不是产品技术问题。把不同燃油变成纳米燃油,分子团变成单分子,肯定对燃烧有好处。

  7.称纳米油装置有效的消费者

  记者拨通了北汽出租汽车公司安装了纳米燃油装置的司机的电话,闻泽山、张宝昆等师傅告诉记者,装上纳米燃油装置后,节油率可高达17.6%和16%。《工人日报》记者袁潮发来传真说,他的汽车是在行驶3000公里时安装的纳米燃油装置,现在已跑了5000公里,安装前不开空调的情况下百公里油耗大约为11—12升,安装后开空调的情况下百公里油耗为9.5—10升,节油率达到10%—20%,动力明显增大,提速感觉和运动中加速的背推感良好,发动机噪声也大大降低。如行程10万公里,可节省至少5000元人民币的油钱。

  王文浩认为,清华大学对该项目所作的试验和示范存在以下问题。

  1.车况不对。这次试用的200辆出租车,行程里程早已超过10万公里,氧传感器、三元净化器全部失灵,车况不正常,闭环电喷车已成开环车辆,已不具备安装条件。

  2.检测的顺序不对。做这种检测按常规应该事先检测选用车的全部数据,再检测安装后的全部数据,这顺序不能颠倒。这次检测,据了解原车没有检测,安装纳米燃油装置行驶了20天后检测的装车效果,然后拆掉装置后再检测不装的效果。纳米燃油至后效应明显,安装纳米燃油装置行驶了20天后,原车积碳被清除了,油箱里的油通过回油管回到油箱已成纳米油了,所以工况法检测的数据根本没有原车况的数据。

  3.专家组实际上是一人所为。对某一项目的认证,专家组应由多个相关单位的专家组成,并应有明确的分工。这次的专家组实际上是由庄人隽一人承担了测试、设计、执行,就连数据的采集、汇总与出具结论也是由庄一人完成,其余列在名单中的专家只是被通知来参加接题会听结论。

  4.发明人没有知情权。这次既是“试验”又“示范”的项目,理应本着公开、公正、科学的原则进行,但这次检测从头到尾不允许“远通”公司了解任何情况,实行全封闭。直到今天连一份结论的文字都没给“远通”。同样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研究所,1994年就为这项产品作过试验,当时得出的结论是:“有较好的节油效果。”现在却又给出了未见明显节油效果的结论。

  《市场报》 (2004年07月20日 第五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